close

1.jpg  

 

海瑟Hazel〈雪琳‧伍德利 Shailene Woodley飾演〉在十三歲罹患甲狀腺癌,重覆發病讓醫生與家人束手無策,就在眾人絕望之際,醫生改投用了對其他病人患者成效不佳的藥測試,卻奇蹟式的縮小了腫瘤,五年來海瑟往返於醫院、家和社區學校中,過著半封閉的日子。但因無法自行呼吸,所以長期帶著氧氣機並配戴呼吸器。海瑟平日喜愛閱讀,最有共鳴的一本書是《莊嚴的痛苦》,此書探討白血病患者經歷疾病的過程與心境,一種可預見的生命終點讓海瑟不再過於畏懼。

 

奧古斯都Augustus〈安塞爾‧埃爾葛特 Ansel Elgort〉一年多前罹患骨肉癌,在切除右小腿前,他是學校的籃球健將,房間裡擺滿獲勝的獎盃,他喜愛充滿熱血與英雄氣慨的書籍,常叼根不抽的菸砥礪自己「抽菸會傷身,我征服它,讓它傷害不了我」。雖經歷重病的侵襲卻未擊倒他的樂觀與自信,不想錯過生活中任何簡單的喜悅。

 

海瑟媽媽發現女兒因疾病而有輕微憂鬱症,鼓勵她參加「耶穌之心」病友支持團體。但海瑟認為「憂鬱症是死亡的副作用」,她為了讓父母開心而勉為其難參與。有一次,她和奧古斯都巧遇,奧古斯都看了海瑟一眼後再也移不開目光,整個活動中,他充滿笑意而熱情的盯著海瑟,活動結束便主動邀約海瑟一起看電影。真摯的笑容與開朗幽默的言語,解除海瑟的防衛,兩人如認識許久的朋友般自然開心的談天說地,其樂融融。

 

奧古斯都與海瑟年齡相近,但對人生的想法卻大不同。奧古斯都希望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讓自己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裡而不被遺忘;海瑟則認為世界隨時都可能毀滅,當世界歸於零,再偉大的人如莫札特也一樣會從人類記憶中消失,她不想活在太多人的記憶裡,倒希望自己走得無聲無息。

 

奇妙的緣分如上天給予的禮物,人生觀迥異的兩人對彼此的觀點卻沒有設限。海瑟將最愛的書《莊嚴的痛苦》拿給奧古斯都閱讀,奧古斯都認真看過後與海瑟討論,並質疑書末為何沒有結局,海瑟也做如是想。於是奧古斯都主動寫電子郵件給遠在阿姆斯特丹的作者彼得‧范豪頓Peter Van Houten〈威廉‧達佛 Willem Dafoe飾演〉,當他將作者回信念給海瑟聽時,海瑟既興奮又感動,雙眼綻放光芒。隨後,海瑟也積極寄信請求作者告知小說結局,作家卻回信請兩人到阿姆斯特丹拜訪再促膝長談。

 

奧古斯都請求精靈基金會〈為重症病友圓夢的機構〉協助,得到支應三人到阿姆斯特丹的旅費。在此眾人雀躍時刻,一晚,海瑟的肺又積水送到醫院急救。出院後,海瑟刻意疏遠奧古斯都,但奧古斯都鍥而不捨的精神又再次感動海瑟。兩人會面後,海瑟告知奧古斯都自己的生命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她不想要他受傷害;奧古斯都則堅定表達自己不會退縮,「能為妳心碎是我的榮幸」。真誠的言語喚回海瑟欲離去的心,再加上海瑟母親與院方努力交涉和妥善安排,三人終於踏上阿姆斯特丹的旅程。

 

2.jpg  

 

在浪漫音樂迴旋中,美景如畫的阿姆斯特丹映入眼簾,典雅的橋樑、古樸的建築、蔥鬱的綠樹環繞整個城市,流動如雲的運河上遊船如織,洋溢著歡樂的氣息。戀人來到這座美不勝收的城市也感染了快樂浪漫的氛圍,身心舒暢,臉上的笑容也與路旁的花朵相互爭豔。

 

奧古斯都與海瑟受作家之邀,晚上到達一家極富盛名的餐廳用餐。從餐前酒到燉飯、點心,每一樣餐點均引來兩人的驚呼與衷心讚嘆,這是他倆年輕歲月中未曾享受過的美食盛宴。這一晚,帶給兩人滿滿的喜悅,身心靈達到幸福的頂端。

 

隔天一早,兩人到作家的公寓拜訪,開心踏入大門後,散亂各地的文稿與穿著睡褲邋遢至極的頹廢作家讓兩人稍稍收斂了笑容。當海瑟依約問起《莊嚴的痛苦》書末結局時,酗酒的作家打斷海瑟的問題顧左右而言他,最後還不客氣的直陳:年紀輕輕就發病的重症病友因大人的同情而支付一切,即使明知你大概活不久。你們是副作用,是整個不在乎個別生命進化過程中的副作用,是突變的失敗例子。家人盡情的呵護,他人的多方忍讓,有時就會使你們予取予求。

 

莫名的言論惹惱了海瑟,她與奧古斯都憤然從作家公寓走出,作家助理追隨而至表達歉意,並主動帶兩人去參觀「安妮之家博物館」〈PS.1〉。二戰時期的安妮在躲藏歲月中寫下日記,傳達了「身體雖不自由,也要在有限的空間中尋求快樂、幸福。」的奔放意志。海瑟很艱難的隨著參觀人潮爬了一階又一階的樓梯,對身體是一大考驗,她堅持爬到小閣樓頂,前所未有的歡喜激情溢於塊壘,激動的擁抱住奧古斯都。經歷此奇異旅程,兩人體悟:身體雖不健康,也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綻放光與熱。

 

即將返回美國的那一天,奧古斯都語重心長向海瑟告知他身上的癌細胞已擴散轉移,久違的病痛再度襲身,兩人相視無言,痛徹心扉。回國後,奧古斯都的病情急速惡化,海瑟柔情相伴,並答應奧古斯都為他寫下悼文。某天,奧古斯都叫喚好友以撒Isaac〈納特‧沃爾夫 Nat Wolff飾演〉和海瑟到教堂,他要為自己舉辦「生前喪禮」,親耳聽到兩人的告別辭。海瑟感性的表達「0和1之間有無限多的數字,在你有限的生命中,給了我無限的愛,給了我永恆,我愛你。」奧古斯都眼眶蓄淚,滿足與感恩之情表露無遺。

 

分離的那一天悄悄到來,海瑟在悲傷中振作精神參加奧古斯都的告別式,就在上台發表告別式追思文之前赫然發現作家彼得站在她身旁,並在告別式之後主動與海瑟攀談。過往難堪的回憶讓海瑟生氣的將彼得逐離,僅留下一封不知名的信。〈此段稍顯突兀,酗酒頹廢的作家特地遠從阿姆斯特丹返回美國,心思細膩如海瑟,應有敏銳度覺察出作家此行具特別意義才是,怎會有三番兩次不分青紅皂白驅趕作家之舉呢?〉

 

隨後,好友以撒來安慰海瑟時,主動提及是奧古斯都請彼得來參加喪禮,那封留下的信是奧古斯都寫給海瑟的告別辭。海瑟匆忙找到這封信,奧古斯都對海瑟的讚賞與愛意在信中延展:「海瑟不需要人人的記憶中有她,她只要生命中重要的人記得她…她愛得純粹愛得夠深。你不能選擇在這世界上是否會受到傷害,不過你可以選擇誰傷害你,我喜歡我的選擇,希望海瑟也喜歡她的選擇。」得到奧古斯都純粹而雋永的愛,海瑟喜歡她的選擇,她一定能從容的走到最後一刻。

 

◎本片根據普林玆獎得主約翰‧葛林John Green的同名暢銷小說《The Fault in Our Stars》改編,英文書名的寓意是:「星星即使在數億光年之外爆炸,光芒仍會留在地球的夜空中。儘管在不完美的命運中相遇,留下的痕跡並非傷痛,而是美好的缺憾。」〈PS.2〉

 

書中的海瑟是16歲,奧古斯都17歲〈電影中兩人18歲〉,在遇見海瑟之前,奧古斯都曾有一罹患腦癌而逝的女友卡洛琳,因海瑟面貌神似卡洛琳而引起奧古斯都的注意。與一般催淚勵志片稍不同的是,奧古斯都和好友以撒雖是癌症病患,一人切除小腿戴義肢,一人摘除雙眼眼球成為盲人,在難過、哭泣後依然樂觀、幽默,盡情享受生命帶來的美好,甚至活得比健康的人更健康。讓人得以在悲情之外,感受病友正面與正常的生活方式,這種「活得精采」的設定同時砥礪了失去健康與擁有健康的族群。

 

3.jpg  

 

海瑟認為家中有罹癌孩子的父母最可憐,因為罹患癌症的孩子很痛苦,然而照顧他們的父母更需承擔隨時急救的慌亂時刻與失去孩子的雙重煎熬。在書中、影片中可以看到海瑟、奧古斯都和以撒的父母傾全力關懷照顧孩子的堅毅歷程,這種親情與愛令人無限動容。

 

◎就如奧古斯都曾說過「世界,並不是為你實現夢想的工廠」,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挑戰的生命課題,選擇接受它迎向它或選擇放棄將會營造出兩種不同的人生風景。奧古斯都與海瑟的性格一陽光一陰鬱,互補之下,態度與心境也隨之翻轉,對生活、夢想產生了不同的視野。海瑟能由內心而發盡情擁抱生命、關懷家人,奧古斯都能知覺被一個彼此相愛的人記得,就是一種永恆。兩人雖是重症病患,卻更能相互扶持,一起談天、野餐,更一起築夢與追夢。

 

平日豐衣足食身強體健的人,像鬪擊場場邊觀看的群眾,著實無法領略重症病患隨時與身體、生命搏鬥的艱苦歷程。人生有時無常、有時無情,也因此會衍生出比較心、怨懟心。若將生命時數縮短,將生命格局放大,就能擁有平常心去看待人生的陰晴風雨。有缺憾才能對應出美好,有死亡才能珍惜生命的可貴。」在永遠的休止符覬覦吞沒生命樂章時,兩顆無助的心相遇相愛,迸發出巨大能量,為彼此譜下永恆的旋律。

 

PS.1安妮,猶太人,她的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及其周邊地區。1940年5月,德軍入侵並迅速佔領荷蘭,新成立的納粹政府開始嚴格實施限制性和歧視性法律來迫害猶太人。1941年,納粹德國通過反猶的《紐倫堡法案》政策而令她和家人失去公民身分,隨後開始躲藏。安妮用13歲生日禮物日記本記錄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二戰中被迫害的《安妮日記》,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享年15歲。

 

PS.2中文原著封面標語。

"The fault in our stars"取自莎士比亞的劇作《凱薩大帝》中的台詞:Men at some time are masters of their fates: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 are underlings.

人們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我們受制於人,親愛的布鲁特斯(Brutus),那錯並不在於我們的命運,而在我們自。”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