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jpg  

 

蘇菲來自波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進過集中營,這二十個月的集中營生活摧毀她生活的意念,在心中烙下無法磨滅的傷痕。

 

全書以丁哥Stingo為第一人稱的敘述者,他在22歲那年認識了蘇菲與納森,三人之間友情、愛情情慾糾葛。相識期間,三人對生活的信念、對人生的思考產生種種思辨,帶給丁哥極大的衝擊與永誌難忘的回憶。

 

1947年,從杜克大學畢業參與過二戰的青年丁哥,懷抱著當作家的夢想在紐約哈頓出版社工作,但理念與出版社不合而離職。為了減省開銷,丁哥搬到布魯克林富勒布須區的小公寓,此地是猶太人聚集的大本營,丁哥在此公寓結識了蘇菲和納森,這兩人在丁哥的人生中產生了重大影響。

 

丁哥的故鄉在美國南方維吉尼亞州,此地背負著奴役黑人的歷史共業;二戰期間,德國人計畫性的屠殺猶太人;本書藉這兩項種族歧視事件與征戰相互呼應出人性的殘暴與人權的可貴

 

蘇菲於二戰後被送到美國展開新生活,就在她身體虛弱、生活困頓時遇到納森。納森在藥廠工作,有一位醫生哥哥,對蘇菲一見鍾情的納森請醫生哥哥幫忙醫療蘇菲,並為她特製了一副漂亮的假牙,〈在集中營中營養失調的後遺症就是缺鐵、鈣瘦弱、掉髮、掉牙齒〉再現蘇菲的美貌。蘇菲與納森成為人人稱羨的情侶。丁哥見到蘇菲的第一眼即對她的優雅氣質和美麗臉龐傾倒,開始了默默的暗戀。

 

納森是個博學多聞又風趣的帥氣猶太男子,但他的性情陰晴不定,難以捉摸。性情好的時候,他健談、大方、貼心、多情,與之相處如沐春風脾氣壞的時候像頭發狂的野獸,猜忌、咒罵、刻薄、動手打人猶如颶風來襲,所到之處刮得面目全非,避之唯恐不及。這兩種樣貌的納森讓丁哥又愛又恨,對蘇菲增添了一份同情與憐愛。

 

納森在恐怖脾氣「發作」時會生氣的質問蘇菲:「你是怎麼活過集中營的凌虐?你是否做了見不得人的事?」這樣的責問帶給蘇菲極大的困擾與苦痛,因為,蘇菲的心中藏有許多無法說出的秘密,尤其無法對猶太裔與性情不穩定的納森坦白。而所有不可告知的事,蘇菲則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一一對丁哥述說了。

 

在集中營的20個月中,蘇菲面臨人生許多抉擇,每一個抉擇都在蘇菲的心中留下燙人的烙印。蘇菲尚未進集中營之前,波蘭國內已風聲鶴唳,很多活動事情都是被管制的。蘇菲的母親病重,於是她決定冒險買一塊火腿肉送給媽媽補充營養(當時的肉類都要給德軍食用,一般百姓禁止買賣),這樣的決定讓她在搭火車時被臨檢就送進了「奧許維茲集中營」 (註)

 

由於蘇菲精通德語,後來被選到納粹軍官的宅邸當祕書。當時德國有一個計畫名之為「里本斯朋」,就是將戰爭中被俘非德裔小孩送到德國,安置於忠於希特勒的家庭,長大後為德國效勞。蘇菲為了在兒童集中營的兒子能參加此項計畫以求保命,經過天人交戰後,蘇非決定色誘納粹軍官雷斯。雷斯雖垂涎蘇菲的美色,卻在緊要時刻被打擾而恢復了理智,蘇菲的願望落空,原本雷斯對她兒子參加計畫的保證也付諸流水,她相信兒子已經在集中營死亡。決定為德軍工作,等同也參與了泯滅人性的眾多計畫,這樣「共謀」的身分,二戰後讓蘇菲在美國仍感惶惶不安。

 

故事發展到最後,眾人才從納森哥哥口中得知,納森是一名精神病患,所有他從事的工作,炫耀的驚人發明都是杜撰的。納森後來病情越發嚴重,丁哥為了蘇菲的安全,於是將蘇菲帶回美國南方。美國南方田園的溫暖氣息對蘇菲產生了心靈的療癒,在此,她將此生心裡最撕肝裂肺的抉擇與痛楚娓娓道出。

 

當她的一雙兒女也被送進集中營時,當時的納粹軍官告知蘇菲僅能留下一名小孩,另一名要送到另一個地方「處理」掉!經過最痛苦的掙扎後,蘇菲決定留下兒子 ,讓女兒去受死。這項抉擇的痛楚如滾滾岩漿流入了蘇菲的血液,時時刻刻摧殘著蘇菲的心。雖是無法妥協之下向命運低頭的抉擇,但蘇菲永遠無法原諒自己拋棄女兒的事實。

 

這個埋在心底深處最螫人的秘密時時啃噬著蘇菲的意志,這也是蘇菲最終決定離開美國溫暖的南方與愛她的丁哥,又回去布魯克林與精神失常的納森共赴黃泉的原因。蘇菲開啟放棄女兒的抉擇之始,也同時寫下自殺的宿命。

 

德國納粹的暴行在歷史相片中、文學中、影片中皆不斷的被揭露,因為那是屬於戰爭年代中全體世界公民的共同記憶,我們探索、追尋那段痛苦的史實,是要勇敢面對屬於人類的邪惡,也要了解造成此人禍的原由並期許此種災難可以避免

 

誠如各位所知,德國納粹首領阿道夫‧希特勒(德語:Adolf Hitler1889420日-1945430),因盡情宣揚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公然對於「不受歡迎的人」進行大規模的種族獵殺。希特勒「種族淨化政策」的基礎來自法國人阿瑟‧德‧戈平瑙的優生學、種族主義及社會達爾文主義。到了1942年,納粹高層通過了「最終解答」種族滅絕方案〈the final solution〉,決定對猶太人進行大規模種族滅絕,於是專門建造了多個集中營用來屠殺猶太人。

 

但,各位也許不知,德國納粹的集中營不僅屠殺猶太人,也屠殺非猶太人,如:波蘭人、吉普賽人、斯拉夫人、共產黨員、異議份子、抵抗組織、同性戀、肢體障礙者、智能障礙者、精神病患者及蘇聯戰俘等,這些非猶太人占了總數的一半。所以波蘭籍的蘇菲被捉入奧許維茲集中營,便是戰亂時代的另一名犧牲者了。此外,集中營裡許多領導員、警衛並非德國的軍官,反而大部分都不是軍官,而是由德國民間一些罪犯、娼妓來擔任。

 

每個人常在許多人生的關口進行抉擇,當時選擇了其一,就得放棄其它的選擇。每一項選擇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或許成功、喜悅、幸福;也或許失敗、悔悟、痛苦。但不論結果如何,是自己的選擇就須概括承受,從中體悟人生旅途中的酸甜苦辣。

 

蘇菲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戰爭發生之前,父親寫了一本有關如何根絕猶太人的宣導手冊。當時的蘇菲對父親這樣的思想與行為深惡痛絕,但在集中營中,蘇菲卻暗藏此手冊當作保命手冊,關於自己這樣的行徑,蘇菲覺得羞愧難當。在集中營裡的蘇菲每一樣抉擇都充滿了苦,在她有限的生命中,她與納森和丁哥共度了人生中的風華時刻。而蘇菲的美好形象留駐於丁哥的生命脈絡裡,應算是一種溫柔的救贖吧!

 

註‧「奧許維茲集中營」 又稱「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Birkenau,建於1940年,是納粹德國時期最主要的集中營和滅絕營,位於波蘭南方、距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小城奧斯威辛,估計約有110萬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超過九成遇害人都是猶太人,後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博物館--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