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jpg  

 

《記憶傳承人》(The Giver)小說的閱讀族群設定在兒童與少年,作者露薏絲‧勞瑞Loise Lowry1994年以《記憶傳承人》摘下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現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烏托邦的小說,較被台灣讀者認知的有飢餓遊戲 三部曲、分歧者 Divergent三部曲,但此本小說是作者二十年前就完成的作品,無疑的,她是此類小說的先鋒者之一。在她之前更有名氣的是英國作家赫胥黎Huxley1932年著作的《美麗新世界》與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48年出版的傳世名著《一九八四》。

 

「烏托邦」這個名詞是由是英國政治家湯瑪斯•摩爾 Thomas More1516年用拉丁文寫成《烏托邦》一書而來〈與柏拉圖的「理想國」有很大聯繫〉,「烏托邦」意指理想完美的群體、社會、國家,是平和的世外桃源。「反烏托邦」則反映出與理想社會相反的型態,這類的文體屬於科幻文學的流派。

 

◎這是一個毀滅後又重生的國度,為了不重蹈雜沓紛亂覆轍,設定了一個烏托邦「理想」社區,社區由許多位長老掌管制度,民眾與長老全部聽令一位首席長老Chief Elder〈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飾演〉的統領。住在此社區中的每個民眾都沒有記憶,須遵守社區規範,大家在統一治理下沒有戰爭、災難、痛苦,過著公平、寧靜的和諧生活。

 

每年的12月,是這個社區的重要月份,從一歲到十二歲都有他們的特殊典禮。尤其是十二歲的孩子,將在「大慶典」中被分配到終身的工作,喬納思Jonas〈布蘭頓‧思懷茲 Brenton Thwaites 飾演〉為此顯得惴惴難安,因為他從八歲開始當志工以來並沒有找到特別喜愛的工作,他怕自己分配到讓他無法真心奉獻的職業。

 

喬納思在惶恐的等待中,得到一項從未聽過的職務--「記憶傳承人」,首席長老說明此項職務在十年前失敗後直到今年才又選上喬納思,它需要具備聰明、正直、勇氣、智慧和「超眼界」的特質,而這項職務主要的工作是在長老們無法處理與理解的事務上給予建議。隔天,喬納思就跟隨社區中的唯一一位記憶傳承人〈傑夫‧布里吉 Jeff Bridges飾演〉學習,展開充滿驚奇與顛覆人生的歷程。

 

 152.jpg  

 

在一日復一日的學程中,喬納思從記憶傳授者The Giver身上獲得之前先民的記憶,他的生活漸漸呈現出美麗的色彩;他更從傳輸的影像與感覺中獲得前所未有的豐富感受,包含歡樂的、幸福的、悲傷的、殘酷的…其中,最特別的是「愛」的覺知。這讓喬納思震懾於他的「家」他的父母及整個社區沒有愛是多麼可怕的事。此時,發生寄住他家的嬰兒佳比要面臨被解放的命運,喬納思下定決心帶佳比逃離同化社區,他要將記憶還諸於社區人民,讓他們感受先民真實的人性,體會真正的人生。

 

 154.jpg  

 

◎《記憶傳承人》呈現出一個被眾多長老控管的社區,此同化社區最大的特色是除了記憶傳承人之外,沒有人擁有記憶。民眾看不到黑白之外的顏色,沒有聽過音樂,晚上執行宵禁,沒有娛樂也無法自由閱讀書籍。在規範的制約下,社區中的民眾人人各司其職,過著平和的生活。成年後可以申請配偶,再由長老依照申請者的個性智力予以分配。女性不必懷孕生子,生小孩交由「孕母」執行,夫妻再經由申請領回一男一女的嬰兒回家撫養。脫離兒童時代後每人每天要吞一顆藥,禁絕情慾的幻想,安定精神〈影片裡是從小就注射藥劑〉;若有不符合社區指標的虛弱嬰兒、罪犯、老人必被「解放」。

 

為何要建立這樣的同化社區呢?人類在大毀滅之前有許多選擇權,但因人類自私、脆弱,每一次的選擇都走向錯誤,造成世界幾近滅絕。為了根絕此種狀況再次發生才建立此社區。

 

然而,這看似人人安居樂業不愁吃穿的社區,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牢獄。整個社區、家庭運作的模式都極畸形,但因這些人從出生起思想、行為就被嚴格規範與箝制,所以他們從不覺得有何異樣,當然就更不知反抗了。

 

而這群控管民眾的長老與《非普通教慾Canine 》中的那對父母雷同,以閉鎖的方式指導民眾離群索居,看似沒有紛爭、災難的理想生活,實則是沒有個人屬性的悲慘樣板人生。烏托邦的理想國,卻成了與理想人生背道而馳的非烏托邦。

 

社區長老也一直上演著欺騙民眾的「極樂謊言」:同化社區外是一片荒蕪、每天要定時注射藥劑維持健康、所謂的「解放」是到另一個社區生活…真正的事實是:社區外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每天注射此藥劑是要去除七情六慾、「解放」則是被注射致死藥劑處決。

 

撕開謊言後最令人驚駭的真相是藥劑的真正作用:「讓人失去特別的情緒與感受」。因為有了感情,就有喜怒哀樂,就有貪嗔癡愛惡欲;也就是感受到親情友情愛情的同時,也會感受到背叛、痛苦、怨恨;有宗教的神聖感,也會有戰爭的殘暴血腥。根絕一切情緒,少了貪婪、嫉妒、憤恨、渴望,就根絕一切隨之而來的負面生活,遠離了爭奪、殺戮、痛苦,於是能維持安居樂業的表象。

 

 153.jpg  

 

「知道並不一定等於感覺到」。從旁人的說明中知道了「快樂」、「痛苦」,但真正的「快樂」與「痛苦」卻是無法只從語言中真實感受的,如:燒傷的痛苦你「知道」是屬於甚麼嚴重的程度,卻無法真實體會那樣的感覺。而傳授者用影像傳輸記憶給喬納思的同時是連感覺都一起傳輸讓他體會了,喬納思感受到每種情緒,喚醒沉睡的人性,啟發他的反叛熱血。最後,他將記憶還給社區的民眾,自己也抵達到另一個國度。

 

◎來談談觀影時在我腦中大呼小叫的疑惑吧:如果「記憶傳承人」的職務如此重要,為何篩選的過程這麼不嚴謹?原著中的敘述是由長老觀察而決定,影片中則是記憶傳承人的手上都有一個胎記。前者的決定方式沒有特別章法,後者的命定方式則太夢幻。

 

電影《分歧者》中的國家設定十六歲的青少年要參加「分派測驗」〈也是未來的職業〉,十六歲尚未擁有定性就決定自己屬於哪一個派別已屬草率,而《記憶傳承人》的社區卻設定十二歲就要分派終身職業更是誇張。另外,在記憶傳授的過程是要經歷許多煎熬痛苦階段的,由才剛脫離童年的十二歲少年或少女擔任此重責大任合理嗎?

 

而一個可以建立高科技社區的團隊,為何獨獨記憶要由人類來承襲?而且經過10年前上一任的失敗後更應有圓融的做法或監督方法才是,怎麼會任由喬納思在心中種下反叛的軸根才來亡羊補牢做拔除的工作?明明社區中到處都設有監視器啊!此外,既然有注射藥劑的規定,就會有測量體內藥劑的過程,怎會讓喬納思好幾個月沒有注射而任由情感奔放到一發不可收拾?

 

喬納思決定逃離社區到達邊界,因為只要到達邊界就可以把記憶還諸於社區每一個民眾,讓大家過有血有肉的生活〈這個設定也超級夢幻〉。好了,結果首席長老誰不派,竟派喬納思的朋友亞瑟擔任追擊殲滅的工作,然後每天注射藥劑,照理說沒有強烈感情的亞瑟卻會在緊要關頭選擇相信喬納思並幫助他逃離。這些是怎樣?因為社區沒有書籍可以閱讀,大家都不看書所以長老連一般智慧也消失殆盡了嗎?

 

回溯從前,原來十年前的那位記憶傳承人羅絲瑪麗Rosemary是傳授者的女兒,但所謂兒女在此社區是與父母沒有血緣關係的喔,所有嬰兒都由代理孕母所生〈至於精子卵子來源為何沒有交代〉。因為傳授者具有情感會真心喜愛羅絲瑪麗是可以接受的,但,為何會選一個原記憶傳承人的女兒來當記憶傳承人也是個謎,而這種傳授記憶的過程會產生的喜悅與排斥感傳授者應該知道才是,又為何會在沒有心理建設之下在傳輸過程中讓羅絲瑪麗感受到遺棄的孤絕感而自求「解放」?

 

喬納思在得到「記憶傳承人」這項工作時,人民僅知道是一項崇高神聖的工作,但為何不會去了解「記憶」為何要「傳承」?「記憶」又該怎麼「傳承」?若記憶傳承的工作如此顯耀,人們又為何不自問自己怎麼沒有記憶?難道這也是不讀書所引發的沒有思考能力的後遺症嗎?〈如果電影中明確這樣設定還較能接受〉

 

◎誠然,小說設定的族群是兒童、少年,主題必需言簡意賅,內容也不該太龐雜,我高度肯定作者反烏托邦小說來喚醒大家正視「沒有感情沒有愛的人生是多麼蒼白;人類的好爭奪歷史是多麼慘烈;可以擁有正常的人生是多麼值得珍惜」的立論。但將這般「理所當然」的劇情搬演上大銀幕,在許多細節上是欠缺思慮的。

 

 155.jpg  

 

最後,特別讚美電影配樂與稱職的演員。氣勢磅礡的電影配樂烘托出科技社區與硬體設備的前衛感;輕柔弦樂營造出喬納思獲得記憶後的種種轉變…音樂讓快節奏變化的劇情有了讓人陶醉的氛圍。演員表現可圈可點,兩位實力派演員梅莉‧史翠普與傑夫‧布里吉的確達到帶領年輕演員的綠葉效能,而扮演喬納思與費歐娜〈歐德雅‧羅許 Odeya Rush〉的年輕演員演技自然,指日可待。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