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jpg   

 

如果看過《贖罪Atonement》的電影或小說而曾經引起共鳴,看到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新書就會想打開閱讀,然後一閱讀就會被文字吸進去。讀完這本小說覺得和《贖罪》一般,因為感傷而頓覺心靈好疲憊啊!電影《判決The Children Act》 於2018年9/28上映。

 

 326.jpg  

 

法官費歐娜Fiona Maye和在大學任教的先生傑克,度過三十五年漫長溫暖的婚姻生活,傑克卻在一天晚上提出對於費歐娜過於冷淡的指控,並明白告知他想在外尋求感情慰藉。突如其來的感情風暴,讓長年忙於審理法案的費歐娜省思自己過於任性自私的性格,也讓她看清與傑克間美好幸福的歲月已像青春小鳥般越離越遠。

 

在此紛擾之際,費歐娜接了「白血症青少年亞當是否接受醫院輸血」的案件,這個案件引起社會大眾注意,而費歐娜一如往常做出精湛判決,讓醫院與亞當家庭雙方都感到滿意,更讓亞當這位敏銳早熟的男孩視費歐娜為人生導師,心中揚起淡淡情愫。

 

亞當寫了兩次信都沒有接到費歐娜的回信,於是跟蹤費歐娜到巡迴法庭服務的英格蘭東北部小鎮納卡索,兩人在此有了短暫卻情感澎湃的接觸。被自己濃烈情感驚嚇的費歐娜選擇遠離亞當不再有聯繫,兩個月後,費歐娜於聖誕夜鋼琴演奏前得知令她痛苦到幾近崩潰的消息,這個噩耗讓費歐娜傷心懊悔,無法原諒自己。

 

 055.jpg

 

《判決》全書共五章。以第三人稱全知觀點來敘寫,有別於以往法庭小說常以律師、檢察官為主角,《判決》的主角則是審判案件的法官,書中大部分集中在費歐娜的視角描寫她經歷的特殊案件、丈夫企圖外遇、審理亞當輸血案件與之後和亞當之間產生的連結。故事架構雖不像《贖罪》那般具有宏偉版圖,然而閱讀後仍有極強後座力讓人進行多元思考,顯現出作者的筆力優異。

 

 321.jpg   

 

【熟齡者的婚姻與感情】

 

傑克和費歐娜結婚三十五年一直是人人稱羨的模範夫妻,兩人年屆六十仍保有工作的熱忱與活力,唯一的缺憾是未生養小孩。這一年,費歐娜因為一個特殊案件身心俱疲,對身邊的人事物越發冷淡,對先生傑克也不若往常體貼熱情,此改變引起傑克不滿而想外求慰藉,這對熟齡夫妻自此走入婚姻的瓶頸。

 

照理說,傑克已屆耳順之年應看淡情慾而更看重夫妻之情,結果不然,傑克只為了一場如鏡花水月般未成形的男女曖昧就不惜與妻子翻臉,而想外遇的理由僅是太太忙於工作疏忽了他,沒有盡到床上魚水之歡的義務。

 

六十歲的男人對於妻子口口聲聲說「愛妳」,諷刺的是沒有經過努力與協調的過程,未用心找回愛的感覺就想感情出走,內心完全就是住了個十六歲男孩衝動、任性、不顧一切。然後,離家出走兩天就回家了,還對費歐娜充滿歉意。傑克的性格充滿矛盾與幼稚,也呈現出自私一面。相對的,費歐娜從年輕就忙於法庭工作,事業心第一的她找不到時間懷孕生小孩,也一樣有太過自我的極端性格。

 

對於傑克如此坦承他的慾念,費歐娜認為伴侶臨老入花叢是不可原諒的羞恥行徑,她無法理解更無法接受。這麼打著崇高道德旗幟的法官兼妻子,也在十八歲青少年流露的崇拜眼神中、火熱言語中迷航,情不自禁在與亞當嘴脣接觸時延長了這個吻,洩漏內心的渴望。

 

很多時候,感情只關乎愛的感受,沒有年齡、性別、貧富、階級的限制的。十八歲與六十歲,南轅北轍差距的年齡,一樣能激發出異性間的純粹愛慾。

 

這對恩愛的夫妻在漫長生活中漸漸磨蝕了對彼此的愛卻未曾察覺,遇到得以點燃情欲的火苗便如飛蛾撲火,簡直是驚悚劇!三十五年的婚姻與感情仍是不堪一擊啊!

 

所幸,三十五年的相處還是建立了相知的厚度,最後才成就了迷途知返的夫妻繼續攜手人生。

 

339.jpg   

 

【法庭案件與人性】

 

書中對於在法庭審判案件的篇幅雖不多但非常專業,費歐娜清晰的邏輯觀點、穩重又令人信服的口才讓人佩服。尤其在費歐娜感情受困時的層層回顧中又插敘法庭五花八門的家事案件更是精闢的結合。

 

在正式接到亞當的案件前,作者用了頗多篇幅敘述費歐娜之前審理與正在審理的案件:一則是讓費歐娜心靈接近乾涸的「連體嬰分割案」、一則是猶太家庭父母對女兒教育觀分歧的案件,還有一則是父親不管母親反對要將親生女兒帶到摩洛哥。

 

這些案件皆涉及宗教信仰,除此之外,還與當事人的生活價值觀、道德觀、成長環境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可以說,所有法庭案件千篇一律牽扯的是人性。而亞當的「輸血案件」也與宗教信仰、人性相關,因此這些內容不一樣的法庭案件,其精神面向卻是一脈相承的。

 

法官審案也同樣涉及人性。費歐娜會讓差三個月就十八歲的白血症患者亞當接受輸血,除了以「The Children Act兒童法案」(書名)中“孩童的福祉”為重要依歸外,連體嬰雙胞胎一人死亡的結果更讓費歐娜想以青少年亞當的生命延續來當作潛在的贖罪。

 

司法訴訟程序如同雙面刃,善用時它能剷惡,被誤用後也能生惡。法度與典則能通用於任何案件中嗎?像「連體嬰分割」與「亞當輸血」這樣的兩難議題法案中,要從哪一個層面去釐清去爬梳,考驗的是司法制度,同時也考驗著法官的智慧以及相關人物的人性。

 

 329.jpg  

 

【宗教的慈愛與殘酷】

 

猶太教鼓勵教友研究教義並相互協助,但是禁止教友接觸新奇的人事、禁止獨立思考,永遠留在一畫地自限的生活圈。對女兒教育觀分歧案件中的父親是個虔誠的猶太教徒,母親卻因從小被教規限制使得成年之後的生活也被牢牢捆鎖,因此強力爭取女兒接受開放開明的教育。

 

連體嬰的父母信奉天主教,教義明白規定不得殺生,所以想任由連體嬰依照自然情況走向死亡,因為那都是主的神意;但對於醫院而言,犧牲一名而搶救另一名嬰兒才是正道。

 

亞當一家人信奉「耶和華見證人教」,教義闡揚血液是人的靈魂故不可以輸血,所以亞當的父母與教會長老皆主張讓得了白血症急需輸血的亞當順其自然去接受可怕的併發症,或者面臨死亡召喚;醫院則堅持應予以輸血維繫其生命。

 

人類具有宗教信仰乃為了祈求平安幸福人生與心靈的寄託,正派宗教總是勸人為善、友愛眾生,但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友嚴格遵守教義,以上三個費歐娜經手的案件,這些教義中的某些規條以現今眼光審視卻是帶有殘酷意味的。

 

因此,亞當輸血後延續了年輕的生命,也在弔詭教義中見識到成人的心口不一與隱藏的殘忍。亞當重生後對於信奉十八年的宗教產生了思想大逆轉,他不再事事遵循父母之意,也不再擁有虔誠信仰。

 

 342.jpg  

 

【殉道的浪漫想像】

 

在亞當年輕的生命中一開始會選擇放棄輸血放棄生命,除了宗教信仰、父母與長老的期望外,他心中對於「受苦」懷抱了浪漫想像,從他敘述厭食症女同學走入死亡之境受到眾人關心矚目的羨慕即可得知。他自認為自己的不幸能帶給教友充滿愛的恩澤,帶來美好的未來。

 

費歐娜在判決前與亞當見過面,知道他愛寫詩、正在學小提琴,知道那是“希望活下去”的證明,於是她判決醫院可以輸血給亞當,制止了亞當的殉道渴望。

 

小說對亞當重生後的描寫有些斷層,費歐娜與亞當中間橫生許多枝枝節節的事件,讓這兩條主線一直無法很密切的交融,或許這是作者刻意以隱誨方式書寫,總之,不是很能確定--亞當本人對於費歐娜是否有男女愛戀之情?還是僅是將費歐娜視為人生導師?抑或他本人也不太能釐清?亞當選擇走向死亡之路,帶給費歐娜錯愕與震驚,難道這是屬於亞當的殉情浪漫?

 

 323.jpg  

 

【審判】

 

每個人心中都有些奉為圭臬的信念,也會在工作上、生活中、待人處事裡依照這個信念的準則行事。如果生活一天天平凡的過,那麼這個固守的信念應該也可以安安穩穩的維持著,但,若有那麼一天,突然發生令自己措手不及無法反應的意外狀況,這個狀況又如蝴蝶效應般不停擴散並可能危害到安定的生活或榮譽時,那個自視為崇高價值觀的信念是否能繼續堅持?或者,它其實只是養在溫室中的花朵,風一吹雨一襲便殘敗不堪?這信念原來是無法接受考驗的?

 

法官的道德意識與學養讓費歐娜能深思熟慮做下許多公正的判決,但那都是別人的人生,一旦,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還能如此理性與公正嗎?

 

費歐娜與亞當的親吻雖然點到為止,但她完全感受到自己與青少年間的情慾暗潮洶湧,驚訝之餘,除了感到這突如其來的親密對亞當有些許愧疚之外,更在乎的是她法官的名譽與未來。於是,費歐娜決絕的放棄迷失的亞當,最後造成亞當放棄自己重生的機會,選擇走向死亡。

 

費歐娜在法官的角色中賜予了亞當新生命,讓他免除疾病的痛苦;卻在女人的角色中給了亞當萬劫不復的心靈戕害。

 

《贖罪》一書布局縝密,呈現人性原始的善與惡,慢慢擴散成無邊無際的悲傷,久久難忘懷;《判決》依然有人性善惡本質的論述,看起來是雲淡風輕,卻是成人世界裡世故的狡猾與殘酷,其造成的心靈斲傷遠遠強過身體的痛楚。

 

書的末章結尾處,費歐娜對著傑克懺悔自己辜負了亞當的全心託付,傷害了亞當。費歐娜與《贖罪》裡的白昂妮一樣帶點殘忍,也一樣在事後懊悔憂傷,卻連向亞當贖罪的機會也不可得了。

 

費歐娜能判決千筆萬筆案件的是非對錯,她又該如何審判自己呢?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