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jpg  

 

The 33》是根據2010年智利「聖何塞礦場San Jose」坍塌災變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事件距離現今僅有幾年,當時的照片影片資訊齊全,加上有這次礦災的報導文學予以參考(台灣就出版了此事件的兩本報導文學小說),要還原災難事件發生的前後過程不會太難,這是本片具有的優勢;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要將全世界民眾幾乎都在電視前觀看過的災難事件拍得深刻動人,卻是電影團隊更大的考驗。

 

 144.jpg  

 

智利的「聖何塞礦場」位於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的科皮亞波,一眼望去盡是黃沙荒原,平日人煙罕至(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於1835年曾經來此做過地質研究),但此處富含金礦、銅礦,從1889年營運開採礦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一個地區被重覆爆炸、挖掘,雖有硬度最優質的閃長岩做支撐,仍會出現頹疲崩裂的一天。201085日,在距離地面約200公尺下方的礦坑位置上,一塊重達70公噸的閃長岩崩落,卡在地底700公尺之處,恰好封鎖住礦坑內33名礦工的逃生口。

 

而這種超過一世紀以來備受礦工稱道的閃長岩,在地底700公尺處分隔出兩個世界:一邊是生,另一邊是死亡氣息濃厚的無盡黑暗。

 

 153.jpg 

 

智利的社會階級壁壘分明,會在溫度高濕氣重的地底下工作的礦工大多是教育程度低家庭弱勢的族群,他們願意在惡劣環境裡工作的最大原因是工資為地表一般工作的三倍,另外還可以加上獎金或分紅,這些礦工大都是為了生命中的女人(母親、妻子、紅粉知己、女兒)而無怨無悔打拼,而當礦災發生後,這些女人們不棄不離的守在礦場邊紮營,等待家人平安歸來。

 

 151.jpg  

 

礦災事件剛發生時,智利礦業部長羅倫斯・戈爾伯恩Laurence Golborne羅德林哥‧桑特羅 Rodrigo Santoro特地趕來「聖何塞礦場」,這位原生家庭背景好教育程度高的社會菁英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接觸到社會底層的民眾,會接觸到災難事件。到了災變現場不久他完全束手無策準備撤離,被礦工達里歐Dario SegoviaJuan Pablo Raba的姊姊瑪麗亞Maria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摑掌後頓時驚醒,日後越挫越勇,發揮了人溺己溺的崇高人道精神,想方設法全心全意要救出礦工群。

 

147.jpg  

 

若說羅倫斯是礦坑外的代表人物,那麼馬力歐Mario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就是礦坑內的領導人物。馬力歐與羅倫斯出生背景社會階級大不相同,但他在貧困生活中練就出不向困難挫折屈服的傲骨,礦災發生時,立刻去尋找救生梯,之後又擔任分配食物、調解大小糾紛的領袖角色;他理性鎮靜、具有強烈的生存信念,最後帶領32名礦工迎向生之曙光。

 

兩個未曾謀面且成長背景社會階級殊異的男人,一在礦坑內,一在礦坑外,一起為同一個目標努力奮鬥;兩人不屈不撓的毅力感染四周人而集結成一股強大能量,因此,閃長岩雖分隔了生死兩境界,礦坑內外群策群力集結而成的昂然精神則穿透了閃長岩連結了手足情同胞愛。

 

 

 150.jpg  

 

本片根據記者埃克多‧托巴Hector Tobar所寫的作品《33:地底700公尺,關鍵69天,震撼全世界的智利礦工重生奇蹟》(DEEP DOWN DARK: The Untold Stories of 33 Men Buried in a Chilean Mine, and the Miracle That Set Them Free)改編,全書分成三大部,每一部再細分章節,共有二十一個章節,因為是災難報導文學,作者以第三人稱全知觀點敘述。

 

原著含括的人物眾多,除了被困在地下700公尺的33名礦工之外,還有礦工的家人和朋友、礦坑經理與其他員工、智利政府官員、異國救難人員…再加上智利的人名常常一大串,作者有時以名字敘寫有時又用姓氏,需要不停的前翻後翻(最好做一個人物姓名對照表)。此外,同一個人物在不同的章節出現時,有時敘寫他的童年和性格、有時描述他的家庭背景與成員、有時又談論他的妻子兒女,對於我這種記憶力欠佳的讀者而言困擾不小啊,作者這種纏繞式的敘寫方式,讓我花許多時間才融入這個複雜人物事務版圖的故事中。

 

143.jpg   

 

當然,這麼有些紛紜雜遝的內文電影必將爬梳後去蕪存菁,所以,許多人物的支線精簡甚至未出現;第17天後輸送食物、衣物到礦坑裡,33人自律的維持日常作息,吃早餐、洗澡、巡邏、開會、禱告…這些電影也都省略了。倒是在礦坑外拚人氣(名人贊助礦工一年工資)、發災難財(賣礦工人像上衣)、尋求出版書籍的出版社、媒體爭相報導與政治人物作秀等橋段未減省,好好嘲諷了這些趁機與私人利益掛鉤的人性百態。

 

 146.jpg 

 

女導演派翠西亞‧里根 Patricia Riggen敘事能力強,事件的起承轉合拍得流暢自然、細膩動人。礦災發生後,分成礦坑內與礦坑外兩大主線交錯並行,礦坑內的礦工互助扶持等待救援,礦坑外焦急的家屬紮營等候與政府官員研究如何鑽坑道救人。兩個場域交相出現時也對比出兩個世界,一個在地表上,充滿光、生命力與希望;一個在地底下,佈滿黑暗、死亡意象與絕望。尤其在第四天工程車進入礦場準備鑽洞搶救時,家屬很開心,礦場邊音樂喧嚷、繽紛熱鬧宛如嘉年華會(其實有點突兀);此時坑內闃黑幽靜,完全不知礦坑外動向的33名礦工,正靜靜的吃著分配好的極少糧食,與內心的恐懼對抗。

 

除了礦坑內外兩個世界的主軸外,尚穿插了幾位礦工親屬心境的支線,如愛著弟弟永不放棄的瑪麗亞、花心礦工尤尼其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元配和情婦、想著念著馬力歐的妻子Katty凱特‧戴‧卡斯提洛 Kate del Castillo、年輕礦工艾力克斯Alex馬里奧‧卡薩斯 Mario Casas)其大腹便便即將生產的妻子JessicaCote de Pablo和玻利維亞外籍勞工的媽媽,這些人物同時凝聚了礦坑內外的情感,讓人動容。

 

 152.jpg 

 

此外,受困第十幾天後糧食告罄,33名礦工圍坐一桌吃「最後一餐」,人人用心感受與家人同在的溫暖,霎時間,生命中最在乎的親人一一出現在簡陋餐桌邊盡情享用美食;第17天,救援工作終於有了進展,可以擁有食物、衣物及常備用品,還能與家人視訊;第69天,受困兩個多月的礦工一一搭著「鳳凰號膠囊」緩緩上升,走向重生的世界。每一段都真情流露、感人肺腑,讓我眼淚擦個不停啊。而歷經69天的努力與煎熬,在1013日這天繞成圓滿的結局。

 

 145.jpg 

 

此次重大災難中33名礦工得以生還,有眾多條件配合:其一、礦工們第一時間逃命的方向正確,並且有車可以駕駛可以逃得快,再加上有空氣、飲水、電及支撐兩周的儲備糧食;其二、有態度強硬逼官員不得退縮的家屬(瑪麗亞的堅持是救援成功的重要關鍵)與善良的礦業部長和總工程師安德魯Andre 蓋布瑞‧拜恩 Gabriel Byrne;其三、33名礦工中有領導者帶領大家自律團結並灌輸獲救的強烈信念;其四、智利政府與其他國家(加拿大、澳洲、美國、中國)通力合作,結合人類的科技與智慧,成功鑽通了坑道與製作出精良救援工具「鳳凰號膠囊」。

 

也因為這些人與人之間互助互信互愛的情感交流,造就了33名礦工的重生奇蹟。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