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jpg  

 

在電影院看到預告時就感覺此片雖大牌雲集但頗難咀嚼,那些令人頭腦打結的金融專有名詞和一大票相關人物對我而言太難吸收消化了,就跟物理科技領域的影片一樣,都讓我很傷腦筋啊。果然,看完電影後就是似懂非懂(不懂的居多),花了些時間找資料來釐清與整合。不過,這些難懂領域的影片中一定有要闡述的道理,這道理也一定與人性有關,對我而言,我們真正需要理解的是這個部分。

 

銀行剛開始成立時,主要功能就是存錢、借貸,尚無其他複雜的金錢交易活動;因此,初期時的銀行本身獲利不多,民眾存在銀行的錢其所得利息也很少,金融業算是一個挺清閒的行業。後來,熟知金融體系的專家翻轉了銀行的功能,銀行業務隨之蓬勃,利潤也相對提升;再加上美國政府放寬金融限制,讓銀行可以拿客戶的錢去做其他投資,於是,一場複雜盛大的金融遊戲於焉而生,在政府官員、銀行經理顧問、業務員、投資客…熱烈參與下,形成多元的金融網絡,共享甜美成果。

 

 231.jpg  

 

本劇取材自麥可‧路易斯 Michael Lewis2010出版的商業書籍《大賣空:預見史上最大金融浩劫之投資英雄傳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228.jpg   

 

影片中最早嗅出政府與金融體系為獲利故秘而不宣次級房貸背後危機的是「聖荷西基金」經理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克里斯汀‧貝爾 Christian Bale),他觀察過多筆交易數據後大膽預測幾年後房市會崩盤,於是找了保險公司為他量身訂做了CDS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保單,並且向多家公司買了高達13億的保險,這等於在和政府與整個金融體系對抗(簡而言之,這份保單要真的等到房貸金融體系崩毀才能夠兌換他的保險金額)。因此,拿著客戶的錢做這項投資交易的麥可,同時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與壓力。

 

227.jpg   

 

由麥可帶出這條另類的投資主線後,同時又出現兩組對此投資有特殊敏銳度的團隊,一隊是由華爾街銀行家賈德‧佛奈特Jared Vennett雷恩‧葛斯林 Ryan Gosling)引介入門投資的基金經理人馬克‧鮑恩Mark Baum史提夫‧卡爾 Steve Carell)四人小組、另一隊是在車庫搞投資而獲利的查理‧蓋勒Charlie GellerJohn Magaro)與傑米‧希普利Jamie Shipley(芬恩‧維特羅克 Finn Wittrock)。這三組團隊互不相識,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串聯出2005--2008整個金融風暴的全貌。

 

兩個年輕人查理與傑米除了本身對於基金投資頗具經驗外,其次是有退休銀行家班‧里克特Ben Rickert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的評估、協助與帶領才能購買大筆CDS,觀眾則跟隨他們去了解這場金融危機的焦點。

 

 232.jpg  

 

由馬克‧鮑恩為首的團隊從多方面謹慎考核CDS此項投資的可行性,小組成員去拜訪保險業務員、房仲業、脫衣舞孃、租賃房屋的居民,參加大型金融會議以及與銀行重量級人員晤談,觀眾從這些查證的歷程中也會漸漸了解為何次級房貸會帶來這麼大的金融風暴,其主要原因就是驚人的獲利讓政府、國會、金融機構都趨之若鶩形成了共犯結構,於是信用評等機制和借貸資格都形同虛設,讓體制不健全的投資方式橫行無阻,讓許多可能會還不出貸款利息的民眾盡情借貸買房以圓夢。一天,當廣大民眾還不出貸款時,問題就爆發了。

 

當金融體系(高盛、摩根史坦利、雷曼、房利美)一一崩盤、投資客大失血、眾多民眾失業或無家可歸時,麥可、馬克與查理這三個團隊則獲得了暴利,銀行家賈德得到四千多萬的酬庸。

 

 229.jpg  

 

在我們覺得這三個團隊好聰明好幸運時,也應該由班‧里克特說的話中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事件。班‧里克特不為個人利益幫忙查理與傑米,在兩人確定獲利而手舞足蹈準備大肆慶祝時,班非常嚴肅的告知「你們的快樂,卻是數百萬人逃也逃不掉的悲劇」(意義大概是如此)

 

事後統計,因這次金融海嘯的席捲,有800萬人失業、600萬人無家可歸。麥可、馬克與查理等人雖不是房貸風暴的始作俑者,也算具有良善與良知,卻仍是靠房貸逆向投資的獲利者,這場「大賣空」有點像賣武器賺戰爭財的投機意味。

 

馬克‧鮑恩從小研讀猶太教義就會從中找出上帝言論的不合理處,在金融界工作時,他無法看到有人因違法而獲利,時常努力揪出不合法的交易。在查證房貸危機而一步步得知齷齪內幕與真相時,非常氣憤政府與金融機構坐視不管,他雖想糾舉此一荒唐現象又覺已無能為力。

 

馬克在得以兌換鉅額時原本內心十足掙扎不願得此不公不義之財,但在最後一刻兌換時卻也印證了信用評等公司主管的「虛偽」一說~~想要教訓政府與金融單位是個性使然,不過,冒那麼大的投資風險當然還是想賺錢啊!

 

233.jpg   

 

導演亞當‧麥凱 Adam McKay將這種硬題材拍得還頗妙趣橫生,除了大牌有吸睛力外,還請了女星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賽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以及名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與經濟學家理查‧賽勒Richard Thaler用言簡意賅的譬喻方式解釋高深的金融專有名詞。此外,巧妙的剪接與Nicholas Britell動感的配樂更有推波助瀾之功,快節奏搖滾樂曲在一堆枯燥的金融名詞中鋪陳出高潮點並做了極佳的轉場。

 

在理性的金融交易與專有名詞中,幾位主要角色的成長及生活背景自然而然融入其中,讓影片增加了感性。麥可‧貝瑞由於小時候生病裝了一顆義眼,與人群格格不入,花了許多時間鑽研感興趣的投資,於是發現了次級房貸潛藏的危機;馬克‧鮑恩因兄長自殺而更憤世嫉俗,更不能忍受背離道德之舉。

 

銀行家班‧里克特看透了金融世界的狡獪,不齒其「將人簡化成一組組數字」的冷血,所以退休遠離這些現實與殘酷,他嚮往自然大地與天然食物,認為「健康種子是未來通行的貨幣」,我覺得他是此劇中思想最清明最有意思的人物。

 

230.jpg  

 

賈德‧佛奈特在說服馬克‧鮑恩團隊投資時說了句「聞到金錢的氣味」,這句話算是縱貫全劇的主旋律了。

 

麥可‧貝瑞從研究的數據中「聞到金錢的氣味」決定投注大筆金額逆向投資;賈德‧佛奈特在酒吧聽到CDS的特別投資而「聞到金錢的氣味」鼓吹馬克‧鮑恩加入;馬克‧鮑恩團隊查證後完全「聞到金錢的氣味」而加重投資;查理與傑米在班‧里克特對CDS的專業確認下「聞到金錢的氣味」鋌而走險投資。當然,他們都獲得可觀報酬率。

 

~~「真相是一首詩,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討厭詩」~~

 

金錢的氣味吸引想賺錢的人,吸引喜歡玩金錢遊戲的投資者,吸引貪婪的族群,明明知道放款次級房貸這麼容易獲利應該也會有高風險存在,但是荷包飽飽時大多數人還是選擇視而不見,金融體系崩盤時就是由全民買單。

 

政府、金融單位、財團、投資客都在次級房貸中「聞到金錢的氣味」而讓房市與不良信貸相互依偎、讓層層疊疊包裝出售的不良債劵CDO(擔保債權憑證蠶食經濟體系;這些「金錢的氣味」就是「貪婪的氣味」,貪婪養大後猶如一頭猛獸,當牠肆意奔逃時再也追不回來了,金融風暴狂捲而來。這就印證了馬克吐溫Mark Twain所言「不是無知讓我們陷入困境,而是自以為正確的謬誤論斷帶來了災難。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而大家是否因為此一金融風暴就建立了健全的金融體制並學習正當的借貸與投資方式了呢?片尾一段已說明,人類是容易遺忘的動物,假以時日後,再度聞到金錢的氣味,那些巨大危機所帶來的教訓早已丟在腦後,曾經錯誤的歷程又重新開始。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