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jpg  

 

美國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創作力驚人,自1973年以首部長篇小說《魔女嘉莉》奠基於文壇,四十多年來勤於筆耕,出版了五十多部長篇小說,至今仍創作不輟。他的作品有許多經過改編後搬上大小銀幕,個人曾看過《刺激1995》、《綠色奇蹟》、《秘窗》、《魔女嘉莉/2013》;而早期作品的翻譯不甚流暢影響閱讀樂趣,小說僅拜讀過《魔女嘉莉》與《四季奇譚》,直到《賓士先生Mr. Mercedes》出版後再次閱讀,翻譯佳、小說內文精彩,是一次美好的閱讀經驗。

 

《賓士先生Mr. Mercedes》於2014年出版,旋即榮獲2015年「愛倫坡獎」的長篇小說獎,果然是大師一出手即成就不凡啊!(同年的短篇小說獎是《控制Gone Girl》作者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新作《搞鬼The Grownup》)

 

退休後的警探霍吉斯一人獨居無所事事,整天攤在他的休閒躺椅上,一手拿著遙控器,眼睛看著雞肋般的綜藝節目,另一手撫摸著同樣是警察的父親所留下的點38手槍,腦子裡轉啊轉,想找個能下定決心的時刻終結自己。日復一日的空白即將讓生命窒息之際,霍吉斯收到一封自稱為市中心隨機殺人罪犯「賓士先生」的來信,排除惡作劇的可能後,這封挑釁意味十足的來信竟點燃了霍吉斯的「希望之火」。

 

半年前,市中心的就業博覽會上發生了一件駕著灰色賓士車衝撞待業人群事件,造成十多人輕重傷與八人死亡,警方沒能逮捕兇手,這也是得過許多破案勳章的霍吉斯退休前的一大憾事。如今,兇嫌主動寄信來並邀請他上「黛比的藍雨傘」聊天室聊天,霍吉斯一定要審慎思考這位「賓士先生」的目的,再細心計畫因應對策,才能將這個瘋狂殺手繩之以法。

 

當讀者以為要和退而不休的霍吉斯警官一起去探案時,此部小說卻未依循傳統辦案路線布局,兇手竟於第二章的第11小節裡出現了!所以這不僅是冷硬派推理小說,還是兇手布雷迪與警探霍吉斯鬥智鬥法的懸疑驚悚故事。布雷迪想以極端方式教唆霍吉斯自殺,來獲得控制他人性命的暢快滿足感,但,識人無數頭腦機靈總有絕妙第六感的霍吉斯,怎可能讓布雷迪如願呢?

 

57.jpg   

 

本書內文分為八章,每一章再分小節,警官與瘋狂兇手的對峙則集中於第二章到第六章。全文採第三人稱全知觀點,以霍吉斯警官和布雷迪的「雙人視角」敘述,故事於兩位主角的視角之間流暢轉換、環環相扣,建構出精神異常兇手與冷靜警官的周旋與交手過程,情節曲折變化扣人心弦,緊緊吸引閱讀目光。

 

推理小說最怕出現前後支線兜不攏、刻意佈線與結局草率,不合理的情節絕對會影響閱讀觀感。本書布局縝密,除了書中演唱會參與人數前(能容納四萬五千人的場地,票數已售空)、後(現場有四千人)不一致、某些對話出現時(「在這裡樂團」即將來此舉辦演唱會、珍妮爾戴上霍吉斯的偵探帽去開車)讓讀者很快連結即將發生的事件減少了些懸疑感外,更多的是未猜測到的人與事輪番出場與出乎意料之外的轉折(布雷迪母親之死、傑若米與荷莉加入辦案行列),製造出層層高潮,使我手不釋卷而欲罷不能。

 

書中出場人物眾多,但不管主角或配角、男人或女人、老中青或兒童,每個人物特質鮮明躍然紙上。閱讀時就有強烈影像在腦中運作,得知將改編成電視影集,心中很歡喜啊!

 

除了案件的鋪陳與兩位主角的對決充滿張力外,小說內文也拋出許多值得探討的議題:戀母情結、弱勢家庭救助、退休生涯規劃、明星崇拜、社區安全防護網、精神疾病的認知…皆與現今社會問題相互呼應。

 

例如:霍吉斯是個盡責警察,忙著辦案卻忽略了家人,妻子離異女兒遠走他鄉,紛紛離開他身邊,退休後一人空守房屋,生活百般聊賴,沒有成就感也失去生活的動力,空虛到想放棄自己也放棄人生。這條支線即烘托出「存在感」對失去職場競技台者的重要。

 

而墨爾本太太所言「他們(壞人、變態殺手)生活在我們之中」,更猶如暮鼓晨鐘,兇嫌常常融入社群與一般人無異,如布雷迪的電腦維修人員與冰淇淋販賣員身分,因此,注意可疑人物、再細微的線索都別輕易放過,這就是打擊犯罪的基本要件。

 

最令我折服的是作者對人世間情理在多元運作下必產生「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對立的洞澈,以及描述無法掌控的命運之輪所產生的悲劇會形成黑暗邪惡性格。縱然,生成的惡仍是惡,但史蒂芬‧金讓讀者認知這樣的惡可能有其形成原因,因為,「可惡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作者未明著講,但花了頗長篇幅形塑此論述,而不是對惡人一味的苛責與痛恨。

 

想操控他人生死的布雷迪,其實是被噬血與不安分因子反控制著的,他的電腦語音控制口令是「黑暗、混亂」,這完全是他的人生寫照,而電影《日落黃沙 The Wild Bunch》的電腦螢幕保護程式,也反映出他的暴力傾向。

 

布雷迪為何想以「殺人」來滿足內心黑暗的渴望呢?小時候在父慈母愛的幸福家庭成長的他,父親的意外過世啟動了厄運鍵,家庭結構如骨牌一片片倒下,弟弟法蘭奇之死遮蔽了人生的光,布雷迪除了母親之外,再也不在乎世上的任何人事物,激進的反社會性格想要製造災難來陪葬他的紛亂人生。

 

原生家庭的不幸讓布雷迪走向性格暴烈精神異常,他將隨機殺人視為告別人生舞台的傑作,將刺激與教唆奧莉維亞和霍吉斯自殺視為非凡成就;然而,原生家庭富裕幸福的奧莉維亞與荷莉卻也同樣受精神疾病之苦,他們有家人呵護仍沉淪於情緒苦海,奇異的外顯行為常常難取得社會大眾的理解,使他們蝸居在自己的國度裡。

 

最後由荷莉代替霍吉斯出場處理即將發生的災難,原本個人覺得有些奇怪,繼之一想,由服藥的精神疾病患者荷莉來「解決」同樣是精神異常的狂人布雷迪,這樣的安排實在巧妙,讓大眾了解精神異常者不是只有黑暗、毀滅的性格,更有光明良善的存在。對於在社會中幾乎無法立足的精神患者,史蒂芬‧金從各個角度來書寫,讓大眾能對其跳脫「廢人」、「瘋人」的固著印象而產生新的思維,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讓人動容,也賦予這本推理小說非凡意義。

 

小說終章留下續集的布線,非常期待第二部曲《Finders Keepers》!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