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jpg  

 

有一種類型的現代父母常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傾全力讓孩子能接受最完善的教育以增加未來的競爭力。但,反思這樣的想法和行為,這些父母究竟是怕孩子輸還是怕自己輸(輸了面子輸了身分象徵)

 

 134.jpg  

 

少年拉吉Raj初見蜜塔Mita時驚為天人,兩人後來成為夫妻生了女兒皮婭PiaDishita Sehgal飾演)。Raj(伊凡·卡漢 Irrfan Khan)傳承了家族企業成立時尚服裝店,一家人生活優渥。

 

Pia已臻就學年齡,Mita(莎芭·卡瑪 Saba Qamar)一心想讓女兒進入Top5學校讀書卻不得要領,經過高人指導,夫妻兩搬家遷戶口、接受甄試的相關訓練甚至假冒低收入戶搬到貧民區,終於獲得入學資格。這些惱人又奇妙的經歷,慢慢讓Raj思索用盡心機讓孩子擠入名校的意義。

 

138.jpg   

 

《人生起跑線》探討的教育議題的確值得有偏執思想的父母深思借鑑,劇中以幽默方式營造出學校的階級制度頗具張力,以富人區和貧民窟的對比來看印度社會現象讓人驚嘆。

 

然而,看過幾齣印度片,此片的劇情流暢度不算太好,表現的手法也過於匠氣與刻意,尤其末段公立學校學生突然上台表演、力爭上游的女校長突然成了市儈的生意人讓人有點錯愕,Raj在舞台上的良心感言說教意味濃厚也毫無新意。

 

135.jpg   

 

劇中有些橋段也讓我困惑,如開場男女主角的初相識,後來就只是變成夫妻,既未涉及貧富差距、階級意識,也未著墨於就讀公立學校的弊端或壞處。Mita在派對上巧遇已成人夫的大學男同學,明明兩人眼神表情都很有「事」卻又不了了之,這些支線並未對劇情帶來衝擊或議題的延續(或許,劇情本來就不想在這些事上有任何發展,是我想太多)

 

有別於其他印度片,本片少有歌舞,其中還有一首歌播放了兩次,不過,這次我反而希望能有多一些歌舞來呈現劇情,因為本片配樂不怎麼ok,常常有一段類似古老電影使用的響音出現,還滿令人困擾的。

 

140.jpg   

 

二戰後印度獨立,雖廢除種姓制度(由高到低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及四種姓之外的賤民“達利特”)但時至今日,社會仍明顯存在著此項制度,影響所及,教育領域也有階級制度。

 

公立學校的校舍老舊、教學設備差,學用品短缺僅能以克難方式解決,學習的課程和方法無法與時俱進(例如沒有英語課程),低階級與弱勢家庭兒女大多只能在公立學校讀書。相對的,私立學校設備新教學策略走在時代前端,上流階級、社經地位高的家庭都會想方設法讓兒女進入私校就讀,進入私校就代表未來的成功

 

142.jpg     

 

勞工階級的家長想要兒女能進入硬體軟體設備先進的私立學校,可以參加25%名額的低收入戶甄選,一旦進入明星學校學習後,日後找工作也有較多的選擇,對貧苦人家而言,這是改善生活的捷徑。

 

 137.jpg  

 

由雜誌遴選出的Top5學校,外觀或教學法各有各的亮點,有的以音樂舞蹈來適性揚才,有的美如五星級渡假中心,有的培育出多位印度名人…Mita看了都很心動。

 

Mita認為公立學校會戕害孩子的學習熱忱,焦慮的她總是擔心女兒得不到好教育不會說英語、會自卑沮喪、會成為吸毒犯,之後Mita又被一位勢利媽媽的言語刺激,於是努力要將女兒送進排名第一的德理文法學校,讓女兒能學得流利英文。因為英語不僅僅是語言,還代表階級。

 

Raj平日對生活很能自得其樂,對於那些多元花俏的教育方式完全不懂(還認為吃、喝、育、樂等活動都來個排行榜真是莫名其妙),他不知道世界知名景點、不清楚教育現場的競爭,更不了解如何讓女兒擠進一流的學府。

 

139.jpg   

 

一開始,Raj還想說服Mita不必汲汲營營於Top5學校,每當兩人想法有異,Mita就叫Raj用英語拼一個單字,Raj常因拼不出完整字母而屈服順從,最後認同Mita的教育理念。

 

會以「拼英文字」來作為菁英標竿其來有自,印度裔在美國揚眉吐氣的領域除了數學、電腦軟體、矽谷科技業外,還包含拼英文單字,在「全美拼字大賽National Spelling Bee」中,印度裔選手經常勇奪冠軍,所以崇拜英語的Mita也以此來決勝負,並根深蒂固認為會說標準英語才能成為上流社會分子,才能洗去地方土豪的劣質感。

 

141.jpg  

 

為了讓Pia就讀Top1,夫妻倆無所不用其極,最後心想事成。但這樣一來,卻讓原來有機會到Top1讀書的貧民窟男孩希望落空,Pia和此男孩是好朋友,而已和男孩父母成為好友的Raj則為此深感愧疚,他拿錢資助男孩就讀的公立學校,之後被男孩父親識破他假扮低收入戶的詭計,罪惡感滿懷的Raj決定歸還這偷來的權利。

 143.jpg

 

 

劇中的核心台詞由內心煎熬的Raj說出「如果你不是一個好人,就不能成為好先生或好爸爸」。這句話產生了力量,也消除Mita的名校迷思,他們讓女兒去就讀一樣能快樂學習、也能發光發熱的公立學校。

 

136.jpg    

     

所謂真正良好的教育場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該如何認定呢?而又有哪一種教學法是適用於每個孩子的嗎?年幼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用純潔的心來感悟,用純真的眼來看父母看世界,父母的言行舉止、父母所給予的生活模式都是他們學習的來源。

 

父母讓孩子擁有好的學習環境、好的教學方法還不夠,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是個能以身作則的「好人」,好人必能做出「好事」與「對的事」,並且也引領孩子做個好人,進而能對個人生活、對社會國家帶來美與善,這是教育真正的意義。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