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看過控制Gone Girl後揚起追吉莉安‧弗琳小說的興趣,《利器Sharp Objects》是2006年一本獲得大獎又讓史蒂芬‧金賞識的小說。但,不知是不是譯筆的緣故或這是吉莉安‧弗琳的第一本著作,閱讀過後覺得和《控制Gone Girl》的水平有些落差呢!

 

三十三歲的卡蜜兒在芝加哥當小報記者,奉總編之命回故鄉密蘇里州風谷鎮報導兩名女孩--九歲的安與十歲的娜塔莉的失蹤與兇殺案件。因為這項追查與報導的工作,卡蜜兒與久違的母親、繼父亞倫和13歲小妹亞瑪再度重逢,也在一步步探究與抽絲剝繭中,發現了家人隱藏的秘密。

 

從小得不到母愛的卡蜜兒,十三歲時,在同母異父的親愛妹妹瑪麗安去世後開始自殘,用刀片割劃每一吋肌膚,這樣的過程讓她上癮,除了臉之外,刀痕布滿她的全身。她不是隨意亂割,而是針對當時的心境或想法刻上某些字,如:寶寶、悲劇、擔憂、貓咪、捲毛…還有最後一個統御其他字的「滅」。這些字彷彿能從卡蜜兒的身上得到能量,它們會呼喊鼓動,讓卡蜜兒常感焦躁不安。

 

卡蜜兒的母親小時候也是個無法獲得母愛的女孩,「渴愛」讓她發展出更變態的行為,為了留住聽她話對她百依百順的女兒瑪麗安對她的依戀,不惜以毒物殘害她、控制她,並藉此獲得他人的同情,這是心理疾病「代理型孟喬森症後群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這樣一位不適任的母親生了三個女兒,用畸形的愛對待她們,也害慘了三個女兒。

 

作者吉莉安‧弗琳曾在雜誌媒體工作,對於事件採訪報導的流程與細節瞭然於胸,寫起這樣的章節流暢熟稔。書中將卡蜜兒、母親、兩個妹妹所經歷過的心靈創傷,經由追查兇殺案件的過程中一一攤在陽光下,那是血淋淋的成長經歷。作者擅於描述人的心理狀態,看似淡淡的語調與對話,卻潛藏諸多人性的煎熬與極端。案件糾葛、枝節繁多,作者條理清晰,千絲萬縷在最後匯成驚人的真相。

 

吉莉安‧弗琳在這第一本著作裡便維持了懸疑與驚悚的基調,而且不到最後一刻無法真正了解兇手是誰。作者會在書中的章節中透漏兇手的特性,按圖索驥或許也能猜對;當然,也會佈線誤導讀者,以為是某某人,但結果又不是。當最終兇手揭曉時,其實覺得本書的兇手安排太刻意了些,雖然仍有可能是這個狀況卻又不足以說服人心。

 

除了兇手的合理性讓我大感意外,另有一點也常讓我的思緒從文章中脫節。作者將卡蜜兒形容成貌如天仙,美到勞爾探長看了她一眼就忘不了她,但在作者將她塑造成身上都是刀刻痕,平日只能穿得密不透風而言,實在無法進入那樣的氛圍裡,更何況她還酗酒嚴重啊!

 

得不到親情的變質心態,造成傷人也害己的惡性循環,這是一個沉重又悲傷的故事。所幸,卡蜜兒有報社總編輯法蘭克‧柯瑞的真心關懷,擁有這位可敬長輩的愛,療癒了受創的心,慢慢建立新的人生。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