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jpg  

 

年輕時曾經擁有過的風華,會成為往後人生的助力或阻力?《鳥人》就循著這個主軸為主角的演藝與真實人生畫了一條高低起伏的曲線圖。

 

雷根Riggan麥可基頓 Michael Keaton主演的電影「鳥人」在二十年前讓他名利雙收,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巨星,連演了三集後,雷根決定封存這個戲碼不再演第四集。本以為憑他的高知名度再創另一戲劇高峰是易如反掌,然事與願違,雷根的演藝生命從此再與燦爛星光無緣,表演舞台更從電影走到百老匯劇場,慘澹經營一家劇院。

 

雖已沒有電影巨星光環,雷根仍全心努力於舞台劇場中,無奈總找不到他心中的好演員,也賣不到好票房。之後因劇場演員蕾思莉Lesley娜歐蜜華茲 Naomi Watts的推薦而來了個萬人迷麥克Mike艾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 ,在雷根以為迎向曙光之時,卻發現演技一流的麥克同時也為他帶來了困擾,除此之外,女兒珊Sam艾瑪史東 Emma Stone曾進過勒戒所有吸毒前科、劇場女演員蘿拉Laura(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 Andrea Riseborough似乎懷了他的小孩、自己常常有幻聽現象、舞台劇預演亂象叢生、劇院可能即將倒閉…讓雷根幾近崩潰。

 

 398.jpg  

 

你想要什麼?」「我想要有人稱呼我beloved心愛的,而且真正感受被愛。」片頭秀出的這段對話即是雷根的內心渴望、想抵達的人生境界。他想要生活中有摯愛的女人、演藝路上有支持與愛他的觀眾,於是他編、導、演了一齣曾經賞識過他的劇作家所寫的著作,一齣有關於「愛」的舞台劇。而他的女兒珊,何嘗不是渴望著父親的陪伴與愛?成長期間因父親的疏離造成她倚賴毒品逃離現實,父女倆人皆極欲擺脫空洞不被重視的生活,找回被愛的光環。其他劇場的演員蕾思莉、蘿拉也同樣追尋愛,「愛」--形成貫穿全劇的主題。

 

墨西哥籍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從第一齣戲《愛是一條狗》於2000上映,十四年來只有導了五部戲,每部戲都頗具質感。導演習慣以多線交叉敘述的方式敘述故事,《靈魂的重量》與《火線交錯》探討的生命議題較沉重,《鳥人》探討的雖仍是嚴謹的議題,但相較之下,劇情顯得既輕盈又諧趣,對白既辛辣又睿智,兼具舞台劇的影片手法既流暢又有新意。最有趣的是,還開了一些好萊塢一線巨星的玩笑,舉凡小勞勃道尼、喬治庫隆尼、伍迪哈里遜、雷恩葛斯林等都名列在內,連導演馬丁史柯西斯也被消遣喔。

 

更值得一提的是獨特的運鏡技法:仰角拍攝天空與建築物稜線先帶點奇幻,接著鏡頭向下移,左方天空區域消失後出現另一邊的建築物,鏡頭轉移造成換景換布幕的奇特效果,讓人驚嘆;雷根僅著內褲從劇院後門走到街道上一鏡到底的長鏡頭,形成場景的交錯,並與生命之輪開始轉換相互呼應,十分炫目。

 

 397.jpg  

 

再者,這些高明的運鏡也蘊含眾多隱喻。劇場內走廊狹窄迂迴像個小迷宮,演員常常穿梭於休息室、迴廊與舞台之間,一次次的開門一次次走在劇場密閉空間內,下一次開門,可能就走到頂樓或大街上的戶外場景,象徵演藝生活與真實人生間的錯置與糾結。末段鳥人終於出現時,雷根也顯現出許多超能力,既能爆破又會飛翔後來證實只是幻想),形成特殊的視覺效果;鳥人仰望大樓頂端的巨大怪鳥,兩隻鳥相互鳴叫互不相讓,鳥人象徵雷根內心深處高傲風光時期的自我,那巨大怪鳥便是打壓雷根演藝生涯的好萊塢光怪陸離亂象(嗜血、暴力、情色)、評論家的苛薄評論。

 

影片中,爵士鼓的樂音常流盪於劇場迴廊之間,隨著劇情節奏而有快、慢與強烈、低緩之別,也譜寫出主角的澎湃心緒;鼓音得以成為影片的主旋律,令人印象深刻。這位drummerAntonio Sanchez於劇中出現在街道上與劇場中兩次,導演讓樂手入戲頗具巧思。除了鼓音之外,雷根面臨困局、疑惑的時刻,古典樂音適時響起,則又形成另一種撥動心弦的能量了。

 

 399.jpg  

 

本齣的演員表現亮眼,麥可基頓飾演曾經成名而後轉為困頓,由年輕走向衰老的演員,將其不得志、焦慮、恐慌等情緒做了精準的展演。這位參透不了名氣如浮雲,極想擁抱觀眾掌聲,卻又飽受鳥人聲音幻聽之苦的過氣演員雷根,麥可基頓演來頗具說服力。

 

艾德華諾頓飾演的麥克是個特殊演員,他在現實生活裡充滿假面,在舞台上卻無比真實,他遊走於雷根、珊與蕾思莉的生活之間,掀起了狂野風潮。然而他思緒清澈,對眾人所暢談的言論有時如暮鼓晨鐘,對珊的思想啟迪極其動人。

 

艾瑪史東飾演的珊靈動俏麗又心思難定,慧黠的雙眼透露出內心的寂寞與憂傷,一段與父親雷根滔滔不絕的詰辯演來頗有層次。其他配角的戲份也不輕,個個都有一席之地。常在雷根耳邊叨唸的鳥人,其聲音與人樣更是一絕啊!

 

 400.jpg  

 

二十年前的成名作變成一場夢魘揮不去又擺脫不了,幻化成鳥人的聲音時時糾纏雷根。成名,幸也;被成名所累走不出新局,不幸也。但,後來也因一場只穿內褲於街頭疾行的美麗錯誤,讓跟了雷根20年的鳥人封號於Twitter內重新被點燃。

 

名報的劇評家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可讓演員、劇場飆高知名度,也能直接扼殺演員未來或讓劇場關門。雷根看了劇評家的筆記,嗤之以鼻的表示對方只會貼標籤,並未用心觀賞,兩人脣槍舌劍不歡而散。誰知,讓雷根的演藝生命起死回生的,除了舞台上的假戲真做外,這位苛刻的劇評家竟給予雷根的劇作高評價和頭版版面。現實與虛幻,成功與失敗,為雷根的人生畫出一條跌宕起伏的曲線,最後如同鳥人般飛向雲端重享榮耀。

 

再對照現實人生,1989年上映的《蝙蝠俠Batman》,主角就是麥可基頓,1992年他又續演了第二集。二十多年前的影片讓麥可基頓成名,之後卻再無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一直等到2014年的《鳥人》才讓麥可基頓發光發熱更得了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這不就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嗎?更何況鳥人與蝙蝠俠同樣是comic book movie美漫英雄電影,而兩者的外型也還真相似呢!導演是否有預知能力?

 

最末,雷根望著窗外天空,聽著小鳥啾唱,滿足的笑了。珊拿著花瓶進來病房找不到父親,焦慮走至開啟的窗邊向下望,之後又抬起頭望向天空,珊也開心的笑了。究竟看到什麼?這最後一眸造成懸念,觀影者也有各自的解讀。真心期望已找回前妻與女兒關愛又找回演藝春天的雷根,能學習多看重自己,不需再呼喊I'm nothing,也不要再自戕了。

--屬於樂觀派,無誤。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