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jpg        

 

在電影院看到預告時就已經把本片的主軸與核心價值瞭解清楚了,還在短短幾分鐘內紅了眼眶。在女人地位社會低微的年代要當改革的先鋒者絕對是件困難的事,如果有家庭有小孩那就更揪心痛苦,這些有思考能力且具有大無畏精神的女人披荊斬棘、忍受他人的抨擊譏笑慢慢前行,為女權爭取了一片天,為女性同胞立下典範。

 

洗衣工廠裡的機器輪軸不停的轉動,女工的雙手不停的洗衣、燙衣服;從十多歲的青春年華開始在幾乎見不到陽光的工廠裡工作,雙手被熱水燙傷、被洗衣劑侵蝕,呼吸著汙濁的氣體…頭痛、咳嗽、手腳受傷,十幾年下來身體早就七零八落如風中凋零的花。每天工時比男工長,工資卻比較少;而為了保住工作還要對老闆的性騷擾、猥褻、侮辱忍氣吞聲。這就是洗衣廠女工茉德Maud凱莉‧墨里根 Carey Mulligan)從七歲到二十四歲的生活寫照,每天辛苦工作領著微薄薪資受老闆壓榨受整個社會壓抑,漠然的一天過著一天,只有在看著可愛的小兒子時才綻放歡顏。

 

一次送包裹的途中,茉德巧遇抗爭的女權團體,折服於她們的霸氣與勇氣之餘,內心深處蠢蠢欲動的獨立意志悄悄被啟發,之後在洗衣女工維特‧米勒Violet Miller安‧瑪莉‧達芙 Anne-Marie Duff)的鼓舞下慢慢走入女權團體。茉德參加爭取女性選舉權的集結活動時被毆打、監禁,被老闆資遣、被丈夫趕出家門連孩子都不能見。最後兒子被人領養,讓她決定用更激烈的手段爭取婦女權益。

 

257.jpg   

 

1912年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進步的大城市中仍存著食古不化的思維,數十年來女性同胞和平的爭取自身該有的權益(如:受教權、選舉權)卻仍被政府議會(既得利益的男人幫)習慣性的忽略與嘲弄,甚且直陳「女性只能在父親丈夫兄弟等男性中才能顯現價值,女人的性格不夠冷靜與理性足以做正確判斷,因此,一旦允許女性擁有選舉權必定天下大亂,一發不可收拾」

 

開場這段男性議員對女性不得擁有選舉權的陳述,在一世紀後的現代時空中聽來如同驚悚劇,女性存在的價值與地位被貶抑到幾近視而不見的地步,多麼令人齒冷心寒。父權體系的社會,男人是天是主人,女人只能是生兒育女的家庭勞動者,女性在社會中沒有自由意志得以參與關於自身利益或公共議題的決策。然而,每個時代都有反動思想的先驅者,艾米琳‧潘克斯特(艾米琳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喚醒女性同胞重視自我權益,經歷艱苦抗爭奮戰後,女權終於露出一線曙光,照亮了每位尋求性別平等婦女的心房。

 

262.jpg   

 

本片以二十世紀初期的倫敦為背景,倫敦地景「大笨鐘」映入眼簾多回,影片色調偏灰暗,烘托出受壓抑的氛圍;影像極具渲染力,大聲疾呼的演說、與男人理性辯論、被剝奪母親權益、婦女被警察毆打、被監禁,禁食時被強力從鼻管灌食、艾蜜莉的出殯行列…每一幕都有強大能量讓人沉浸其內隨之感傷與感動。導演莎拉‧賈芙蓉 Sarah Gavron的劇情片處女作雖未臻完美(一點點炸藥就炸掉別墅、只有兩人的抗議行動、茉德家庭戲無疾而終、議題呈現的角度偏頗),但就情感面的凝聚上是十足成功的。此外,女性團體群集抗爭時音樂澎湃激昂,法國作曲家Alexandre Desplat的配樂猶如在為這群婦女加油吶喊,令人為之動容。

 

261.jpg     

 

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是艾米琳‧潘克斯特Emmeline Pankhurst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女權運動領導者在眾人保護下出現鼓勵女權運動的支持者,幾句話鏗鏘有力,道出女人的心聲:「我們在爭取每個來世上的小女孩擁有與兄弟一樣的平等機會,不要低估女人的力量,我們的犧牲與行動會被看見,總有一天會從違法者成為立法者。」這段「莫以現在處境定義女人命運」的講詞著實充滿智慧與能量,鼓舞著在場的女性。

 

劇中幾位男性的性格塑造也挺耐人尋味,除了藥房醫生艾迪斯Edith Ellyn海倫娜‧波漢‧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的藥劑師先生休HughFinbar Lynch)真正支持老婆,以老婆為榮外,其他男性都對女性有根生蒂固的歧視與偏見,似乎要以男人的惡質來映襯出女人的不受重視。

 

洗衣廠老闆泰勒TaylorGeoff Bell飾演跋扈、視女人為玩物,代表絕對的惡;茉德的先生桑尼Sonny班‧維蕭Ben Whishaw懦弱與冷酷,對茉德的夫妻之情是建立在現實條件上的,一旦這些能讓他生活運轉的條件瓦解,不但可以休妻,還可以將獨生子給他人領養。(找班‧維蕭演這個軟弱角色太可惜了啦,存在感低之外還很令人生氣)

 

 263.jpg  

 

警探Arthur Steed布蘭頓‧葛利森 Brendan Gleeson)是個從茉德參與女權運動就出現的旁觀者,他完全以男人思維來論斷女性的抗爭,不信任女人能完成革命的大事業;霍頓議員Samuel West飾演)可以讓太太艾莉絲Alice蕾夢娜‧葛瑞 Romola Garai)從事女權宣導,卻無法從心中認同,跟勞埃德‧喬治部長很相像,他們表面和善傾聽女性發言並予以重視,但骨子裡仍緊緊抓住屬於男人的權力。   

 

這些自大驕傲的男人阻擋女人追求權益追求進步,而女人們就都團結一心了嗎?當然不是,反對他們的除了高高在上的男人外,還有一大群思想迂腐有奴役根性的婦女,因此,女權團體除了要向男人爭權益,還要教化從小被洗腦的婦女,展現她們追求兩性平等的決心,讓其他婦女慢慢能認同與參與。

 

 258.jpg    

 

聽證會上茉德發言的內容則代表當年從事女權運動者的夢想了。臨時代替維特在眾議員前發表證詞,當議員問她「你為甚麼會來這裡?」,茉德回答「心裡有一個想法,或許我們(女人)這輩子能有另一種生活的方式」。

 

是的,如果繼續默默隱忍不公平的制度與法規,那麼這群女人就僅能洗衣服做苦工度過黯淡一生,而下一代的女兒,大多數仍然會跟母親一樣過著沒有未來的人生,就如維特的12歲女兒瑪姬Maggie正走在茉德當初行走的路之上(被剝削勞力、被老闆性騷)。反之,有了選舉權,女人可以在受教育、生育、撫養兒女、薪資…等多方面爭取應得的權利,一步一步得到應有的尊重;可以去除綑綁思想行為的枷鎖,按照自我意志做抉擇,選擇不同的工作、婚姻對象,過著符合心中理想的生活。

 

259.jpg   

 

女權團體的訴求被忽視多年,後來以激進、暴力行動作為手段來達到婦女參政的權利,這個過程充滿指責和不諒解,革命之路上鋪滿了血和淚,直到1928年,英國婦女取得跟男人同樣的選舉權,也擁有選擇另一種生活的權利。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