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jpg

 

能引起大家密切注意且熱血沸騰的國片不常見,《返校》上映前、後討論聲浪未曾停歇,甚至還一波比一波高昂。因此,這齣改編自解謎遊戲的電影也令我這名電玩魯蛇揚起高度興趣。

 

今年看了幾部國片,很開心國片在美術、配樂、攝影、特效…等方面都有進步,而《返校》的整體成果讓我對台灣影片真正感到驕傲。

   

316.jpg

 

民國51年戒嚴時期,翠華中學老師張明暉(傅孟柏 Meng-Po Fu)和殷翠涵(蔡思韻 飾演)秘密組織了地下讀書會,教導學生研讀知性感性兼容的禁書,為不自由的生活注入活水。一日,兩位老師和讀書會學生被憲兵抓走刑求,最後被一一槍斃。

 

告密者竟是高三女學生方芮欣(王淨 Gingle Wang),她因家庭風暴接受張老師生活輔導,之後兩人產生親密感情,後來氣憤於殷老師的阻止而向白國峰教官(朱宏章 飾演)舉發讀書會,造成八人冤死的可怖結局,也讓自責不已的方芮欣上吊自殺。唯一生還者高二生魏仲廷(曾敬驊 Chin-Hua Tseng)努力活著,多年後為張老師完成了遺願。

   

327.jpg

 

 

《返校》有三個章節,分別是「惡夢」、「告密者」、「活下來的人」。以這三個章節名稱來看內容是先倒敘再順敘的結構,而編劇群編寫的劇情則是今昔時間線相互交錯、跳躍,人物主線、支線倒敘插敘並陳,第一、二章節某些橋段會重複後再度延伸,整個看似有些紛亂無條理的事件慢慢匯合,真相隨之揭曉。

 

故事線在進、退間不停變化;白天、夜晚不斷輪替;真實與幻象反覆重疊、分離。選擇此種繁複表現方式其實有其難度,最讓我驚訝的是導演徐漢強第一次拍劇情長片就能處理得有條不紊,完美呈現這個黑暗時代中的悲劇,令人佩服。

   

319.jpg

 

學校師生遭受白色恐怖荼毒喪失性命讓人唏噓,但師生相戀的過程較隱晦,稍稍降低告密的動機外,末段以張老師一封信對方芮欣表情意,美則美矣,不過魏仲廷、方芮欣的人鬼時空交會仍讓人有些錯愕(同樣已進入冥界的張明暉與方芮欣相聚的機會更高吧)

 

   326.jpg

 

 

雖不是以恐怖片為訴求,但營造的詭譎氣氛十足到位,盧律銘指導的交響樂團演奏出澎湃大器樂曲,多元配樂也渲染出壓迫感。音效、配樂對劇中驚悚氣息有〝推波助瀾〞之功。雨夜、雷聲、燭影、白燈籠、牆上師生遺照和一張張貼在門上窗上的〝台灣省政府〞、〝忌中〞白紙,更時時令人神經繃緊。而房間裡懸掛的白燈泡左右晃動映照幢幢鬼影,再配合急促鼓聲一幕非常經典,令人感到震撼。

 

視覺特效極佳,方芮欣的無臉分身女最讓我有感,尤其蓋住臉的頭髮實在嚇人。掛在天花板的屍體、被挖走右半臉的高伯伯、被蓋布袋的犯人...影像既奇幻又寫實。原本見戴著警總帽的長腿惡魔有點趣味,後來臉部特寫映照出被抓的人時,真的使人膽顫心寒。而那間破敗斑駁的翠華中學一看就讓人發冷啊~

   

329.jpg

 

飾演高中生的年輕演員眾多,大致上都表現得不錯,戲份最重的王淨和曾敬驊演技流暢且頗有層次,選角算成功。比起《緝魔Deep Evil 》,傅孟柏在本片中的演出較洗鍊自然,朱宏章、夏靖庭和張本渝都是稱職的綠葉。

   

315.jpg

 

個人覺得觀賞《返校》前有沒有玩過同名遊戲應該不會影響對影片的理解,但是能對片中時代背景--台灣戒嚴時期的歷史內涵略知一二,則必定能對劇情更有共鳴。

 

台灣自19495月實施全省戒嚴,嚴格控管人民的言論、出版、集會、旅行等自由,民眾要遵從「三民主義」規範行事,與大陸匪諜有關聯的事必採高壓手段制止與重罰,警總令人聞之色變,「白色恐怖」於焉而生。直到19877月,持續了38年的戒嚴才終止。

   

321.jpg

 

在戒嚴時期,涉及煽動叛亂必定唯一死刑,只要有左傾意識則一律禁止,因此有許多書不能讀、許多歌不能唱、不能去大陸,甚至只能講國語、不能講台語(閩南語)。

 

時時宣揚國家的偉大、共匪的邪惡,升旗或看電影時要唱國歌、國旗歌(本片唱了2次),禮堂懸掛國父遺像、到處都有反共標語、作文結尾要寫〝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這種種限制與規定都是思想洗腦教育,要人民只能聽從國家政府法所訂定的法則,不得有異議。總之,當時台灣的樣貌就如同我們現在看北韓的封閉國情與樣板民眾般相似。

 

 328.jpg  

 

《返校》中出現的禁書、禁歌不但與戒嚴時代肅穆氛圍契合,也與劇中人物心思相互呼應,非常出色。

 

劇中讀書會裡提到的兩本禁書都是國外的翻譯書,一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集《漂鳥集》,因泰戈爾支持初期的印度獨立運動,抨擊英國殖民主義統治,鼓勵印度人民追求人生理想(鼓吹獨立思想,禁)。片中朗讀的是「樹葉有愛時,便化成花朵。花朵敬拜,結出果實」「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兩首,暗喻張明暉與方芮欣師生戀以及老師們冒險帶領組織讀書會的高貴精神。

 

另一本《苦悶的象徵》是日本作家廚川白村的創作,書中闡述文藝即是人類苦悶的象徵,內涵與覺醒的知識份子靈犀相通,獲得許多中國文人的愛戴。影片中此書的翻譯者就是鼎鼎大名的魯迅(周樹人),魯迅是五四文化運動領袖之一,反封建、反禮教、反傳統且善於社會評論,由他翻譯的書自是有其價值(日本作家、大陸思想家翻譯,禁)。

 

 323.jpg   

 

而劇中方芮欣最愛的歌曲《雨夜花》後來真的成了禁歌,歌詞「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每日怨嗟,花謝落土不再回」,因為是台語歌,歌詞又過於悲戚哀傷,禁!歌詞透露出的人生希望渺茫,則烘托出張明暉與方芮欣之間不受祝福的戀情。

 

此外,白鹿和水仙也各有寓意。張明暉喜歡畫水仙,認為〝水仙簡單、沉靜,不必管他人眼光,可活在自己的世界〞。方芮欣問〝那樣不會太孤單嗎〞,張明暉回〝不會,有人懂就好〞,足見兩人惺惺相惜。張明暉送方芮欣一條白鹿造型玉珮項鍊,玉有純潔靈氣、能避邪,白色的鹿象徵稀有珍貴,代表張老師對芮欣的疼惜與真情。

 

   314.jpg

 

生活處處受控制,但大腦與思維卻可任憑意志奔放。讀書會成員愛思考,他們想閱讀傑出作家的書籍,那些所謂的禁書正是餵養靈魂的養分。「人,不是應該生而自由的嗎?」這句喟嘆讓他們享有意識上的自由,卻也被扣上密謀造反之罪而剝奪了人身的自由。

 

許多國家都曾經歷令人不齒的黑歷史,有的是要宣揚信奉的主義或偉大的民族性、有的因為種族歧視、有的為了擴張領土、有的為了金錢利益、有的為了監控人民…致使政府、國家領袖對內對外興起戰爭或以高壓手段箝制人民行動。

 

   318.jpg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德國曾掀起兩次世界大戰造成世界動亂,大戰後德國政府與人民對歷史共業痛定思痛反省悔悟,承認侵略的罪行並以實際行動贖罪,慢慢得到國際大眾的諒解與寬恕。

 

戒嚴時代是台灣的黑歷史,那段血淚斑斑的歲月在不少人心裡留下痛苦的印記,我們應該選擇記得,正視這段歷史且深刻反省,不再犯同樣錯誤;珍惜現有的自由民主,永遠不再為擁有自由而恐懼。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