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jpg  

 

幾年前和朋友去聽過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的音樂會(可能是第四交響曲~吧),因為白天工作太累,對馬勒的交響曲未曾接觸過又沒共鳴,整場昏昏欲睡,清醒後完全不記得聽了甚麼XD

 

這回到音樂廳聆賞前先用youtube聽了兩遍馬勒〈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很專注,第二、三樂章後精神又逐漸渙散,莫非馬勒的交響曲已成了我難以跨越的鴻溝?

 

140.jpeg   

 

事實證明到音樂廳現場聆聽樂團演奏是在家聽音樂所不能比擬的,在大師伊利亞胡·殷巴爾Eliahu Inbal指揮下(TSO首席指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表現傑出,末段樂隊齊奏加上管風琴、合唱團等,形塑各種樂音的總和令人震撼,身上聽覺視覺細胞隨之大鳴大放,顛覆對馬勒交響曲沉悶難親近的印象。接受此薰陶後,回家後再聽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已不可同日而語。

 

馬勒的音樂作品占最大宗的是交響曲,貝多芬Beethoven創作了九首交響曲,以數量而言馬勒還略勝一、二首呢~貝多芬Beethoven的第九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加入了人聲合唱是音樂史上的創舉,而馬勒的第二交響曲是繼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後,再度在交響曲中融入人聲的作品,此外,馬勒的第二交響曲有五個樂章,算是新舉。

 

馬勒的〈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MPuoOj5TIw&t=264s〉又稱為〈復活交響曲〉,是古斯塔夫·馬勒完成於1888年至1894年間之交響曲作品。此交響曲樂隊規模龐大,舞台上的樂手眾多,且舞臺後還有多位樂手演奏樂器,製造了多元樂音效果,應當是我參加音樂會以來看過最大編制的交響樂團。樂器琳瑯滿目,含括弦樂器、木管銅管樂器、打擊樂器、鍵盤樂器…等等,連少見的豎琴、管風琴都上場了,十分可觀。

 

144.jpeg   

 

提到管風琴,得特別宣揚一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的管風琴由德國百年歷史管風琴製造廠Johannes Klais Orgelbau承製,9,085支音管為全臺灣最大規模管風琴。外貌設計與音樂廳內裝風格融為一體,主管風琴(symphonic organ)及回聲管風琴(echo organ)兩大部分採不對稱配置,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與聽覺震撼。(by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網頁介紹 )

 

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總共有5個樂章,演奏時間八十多分鐘。第一樂章約二十一分鐘,第二、三、四樂章較短,第五樂章長達三十多分鐘。從第四樂章加入女中音獨唱,第五樂章加入合唱團與女高音、女中音演唱。第一(送葬進行曲)和第五樂章(復活)直探人生的生死幽微課題,以音樂啟迪生命哲學境地,意義深遠。

 

142.jpeg   

 

第一樂章開場時弦樂是主角,八把低音大提琴同時演奏的壯觀場景少見,樂音低沉醇厚。接著雙簧管、法國號響起後再融合弦樂,氣勢宏偉旋律憂傷,又稱〈送葬進行曲〉,此樂章與馬勒的第一交響曲《巨人》的故事性相呼應,要將第一交響曲中的主角送到天國。

 

第二樂章風格如小步舞曲,瀰漫甜美田園風情,第三樂章取自馬勒創作的聯篇歌曲《少年魔法號角》中其中一首〈聖安東尼向魚兒布道〉,旋律呈現出對比的張力。第四樂章出自《少年魔法號角》中的同名歌曲〈微光〉,女中音聲音宛如天籟,獨唱非常精彩。

 

第五樂章含括鼓號樂隊進行曲與合唱,氣勢磅礡,此外,前面三個樂章有很多動機在合唱時出現,合唱團唱出讚美詩〈復活〉,蘊含宗教莊嚴氣息,觀眾也在優美人聲樂聲中獲得心靈的淨化。

 

143.jpg  

 

2019臺北市音樂季~TSO大師系列《馬勒,復活!Inbal's Mahler Symphony No.2》(高雄場)

 

v時間:20191025日(週日)19:30-21:30

v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大廳

v導聆主講人:簡文彬、翁佳芬

 

v演出曲目:馬勒: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2 in C Minor

 

v演出者:

指揮:伊利亞胡·殷巴爾Eliahu Inbal, Conductor

女高音:蕾切爾·哈尼許Rachel Harnisch, Soprano

女低音:凱薩琳娜·瑪吉耶拉Katharina Magiera, Alto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高雄室內合唱團Kaohsiung Chamber Choir

青韵合唱團Ching-Yun Choir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