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人生死決定在你的手上時,那該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一開場,英國官員與反恐探員、美國無人機駕駛員以及恐怖份子等相關人物就紛紛出場,場域也橫跨英國、美國與非洲肯亞三國多處,正反兩派與地點要稍微記住,才能快速爬梳劇情主軸。
英國凱瑟琳·波威上校Colonel Katherine Powell(海倫·米蘭 Helen Mirren)追蹤蘇珊等三名恐怖分子已六年,一直苦無機會近身。與美軍合作後,終於獲得可靠情資此三人會出現在肯亞奈洛比。美國派出無人作戰飛機偵查到其集會密商之地,英國又以小型偵察機窺得恐怖份子即將以炸彈背心進行自殺炸彈攻擊。
上校評估不可能活捉這些拿英國美國護照的恐怖份子,要求法蘭克·班森中將Lieutenant General Frank Benson(艾倫·瑞克曼 Alan Rickman)給予權利進行炸彈攻擊。經過層層上級的請示與律師顧問等人的核准後,好不容易得以進行投彈任務,卻發現目標物附近出現了一個賣麵包的小女孩,瞬時之間,跨國殲敵行動成為難解的習題。
除了思索「反恐」與「人道性命」的兩難議題外,劇中對於反恐行動的「偵查敵人動向」、「確定身分」與「攻擊目標多元評估」等流程有極詳細的展演,猶如上了一堂正規軍事作戰課。
之前觀看《巡弋狙擊手Good Kill 》時,知道無人機受基地台駕駛員遙控與作戰方式,當時出現的無人機都算遙遠的距離,因此,本片的無人機以特寫出現在眼前時煞是震撼!它可以在兩萬呎的高空上進行偵測與攻擊,難怪讓恐怖份子防不勝防。而滴水不漏的偵測方式也令人大開眼界,除了無人機,還有遙控的蜂鳥監視器和甲蟲偵察機,這兩種小型偵察機彌補無人機難以近距離偵查的缺失,尤其是甲蟲偵察機還能潛入屋內,讓恐怖份子的一舉一動無所遁形。
當甲蟲偵察機捕捉到可疑份子的臉部,不管是臉部哪個角度,都可以在夏威夷珍珠港基地用精密儀器判讀出來,確認身分才能避免錯殺平民百姓。確定找到恐怖份子後,尚得請法律顧問、傷亡評估員進行評定,再決定是否能夠投彈攻擊。
整個偵查與確認的歷程要在三個國家同時進行,除了派出無人機、還要有許多人員在各處指揮中心、軍事基地連線待命與工作,更要派出探員現場跟蹤、遙控甲蟲偵察機和處理意外事件。
這是個細節繁瑣布局浩大的軍事作戰行動,若其中有一環節處理不善,反恐行動就會功虧一簣,恐怖份子則會製造出更多災難。劇情這部分的緊張氛圍營造得可圈可點,深怕拖延過久動作太慢,恐怖份子就將揚長而去。
三名難纏的恐怖份子同時出現在同一空間的機會實在難尋,凱瑟琳·波威上校衡量情勢後摒棄原來的緝捕行動(因為根本窒礙難行,被脫逃的機率高),當機立斷要發動炸彈攻擊。
然而,發動攻擊一事不是說做就可以做的,她得依照嚴謹的交戰規範行事,除了上述重重關卡的評定,還得經過中將、部長、外相、首相等一個個上級核准,甚至還要上達美國官員。所以,當上校經歷這些繁雜步驟,終於可以下令投擲炸彈時,賣麵包的小女孩Alia進入目標區域,完全打亂作戰計畫。
一邊,炸彈客即將穿戴好炸彈背心要出發;另一邊,卻擔心炸死無辜小女孩。到底要如何處理這個「箭在弦上」的兩難情境呢?
凱瑟琳·波威上校與法蘭克·班森中將力持攻擊行動反恐,以保障更多人民身家安全;英國部長Brian Woodale(潔瑞米·諾森Jeremy Northam)、外相James Willett(伊恩·葛倫Iain Glen)的立場從游移不定轉而決定攻擊。
英國女閣員安琪拉Angela Northman(莫妮卡多藍Monica Dolan)則堅持不可投擲炸彈,她所持的論點是:如果攻擊行動中殺了小女孩,世人會怪罪英美兩國草菅人命;如果是恐怖份子青年黨在市區因炸彈背心引起多人傷亡,那麼世人則會怪罪恐怖份子。
關於她的說法,個人認為稍顯冠冕堂皇,美其名為為小女孩生命著想,其實也是為了顧全英國與閣員們的地位,避免成為民眾攻擊目標。寧可讓恐怖份子去製造禍端以背惡名、讓八十多人陪葬,也不願正視反恐的真實意義才是矯情吧!正如班森中將所言:當你在喝咖啡吃餅乾觀賞這段反恐進行式時,有更多前線人員是冒著生命危險在鞏固安全界線的。
本劇賦予多元角度思考事情的一體多面。
恐怖份子製造禍亂罪惡多端,試想,像蘇珊這些原屬英國人、美國人的通緝犯,他們為何會親近伊斯蘭恐怖組織成為恐怖分子?許多資料報導,這些歐美激進份子或因宗教信仰、或因具有反社會人格、或因嚴重仇視歐美西方的情結而加入恐怖組織,進而認為自己參與的是聖戰。這些人少了中東、非洲人外貌的辨識度又融入你我之中時該如何防患?(兩名自殺炸彈客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站造成爆炸案,造成31死270傷之殷鑑不遠)
再試想,今天英美大國以無人機偵測、攻擊中東和非洲國家恐怖組織,他日,恐怖勢力壯大,改裝、研發或購買無人戰鬥機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更是一場難以善了的爭戰了。事實上,近來就有研究顯示,伊斯蘭國(IS)可能以無人機丟擲「髒彈」http://photo.chinatimes.com/20151209005004-260803,將放射性物質散佈到熱鬧城市,藉此製造劫難與恐慌。若讓恐怖勢力繼續擴大,恐怖組織全面掌控與威脅世界安全的那一天來臨又該怎麼辦?
所以,要冒著可能會炸死小女孩的風險投彈,卻可殲滅惡徒並保障其他人性命;還是不投彈以保存小女孩生命,但是要承擔死更多人的風險,並讓三名極端恐怖份子潛逃製造未來更多場爆炸傷亡呢?在層出不窮恐怖事件發生的今日,這樣的兩難抉擇勢必屢見不顯,更是打擊恐怖犯罪須面對的課題。
首先發現賣麵包小女孩的是無人機駕駛員嘉莉·葛森Carrie Gershon(菲比·福克斯 Phoebe Fox)和史帝夫·華茲中尉Steve Watts(亞倫·保羅Aaron Paul)。從未執行攻擊任務的華茲中尉,此次工作跳脫以往偵查的行動,碰到無法抉擇的難題,成了手握他人生死線的人,當英國上校下令投彈時,華茲中尉眼泛淚光抗命了。
不僅有華茲中尉,從美國官員、英國首相、部長、外相、女閣員、法律顧問、傷亡評估員到英國中將、上校,個個都算是牽動他人生死鎖鏈的人物,因此才會出現反覆的論證與評估,這段過程讓人了解發動攻擊其流程之嚴謹與周延,非僅憑某個人的主觀意識就下決定。(甚至想像,以後恐怖組織開會地點找人多熱鬧的市集便萬無一失,因為英美的攻擊活動根本無法展開。)
這群人當中,有的太冷靜或無感,如美國官員直覺會參與恐怖組織的人都算是敵人應格殺勿論、英國首相雲淡風輕的又將責任推回給閣員;有的過於情緒化,如安琪拉女閣員與華茲中尉和嘉莉·葛森。而決定攻擊行動後的凱瑟琳·波威上校與法蘭克·班森中將是認清現實不卑不亢之人;他們是站在作戰前線的人,他們深知戰爭的代價,更了解姑息恐怖組織後的後果。
每一條人命都是可貴的。此次反恐殲敵行動,是眾人心理沉重的負擔,但也是救助眾多性命的神聖使命。或許,這場牽動生死的任務,不該僅僅看到眼前無辜的死亡,更該眺望遠處看到更多生存下來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