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公布第90屆奧斯卡的9齣「最佳影片獎」時僅看了3齣,要去觀賞入圍影片之一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時竟已經都快下檔了,只能去看一天僅有一個檔次的早場。喔,還要再追5齣呢~
我對閱讀過原著的改編電影幾乎難以招架,小說《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內容清新流暢又動人,閱讀時彷彿成了義大利(猶太裔)青年艾里歐Elio的朋友,感同身受他的雀躍、歡喜、落寞與感傷。小說很值得一讀,不管有沒有看過電影,都能在閱讀中感受到情竇初開與為愛傷神的曾經。
義大利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擅長拍攝男女情慾關係,2009年的《我愛故我在I Am Love》是經典,我還收藏了DVD,女主角蒂妲·絲雲頓Tilda Swinton自此成了偶像。2015年《池畔謎情 A Bigger Splash》裡,兩男兩女在義大利美景裡上演撲朔迷離又驚心動魄的愛慾情仇。這兩部影片還都牽涉到一樁不幸的命案,為世間男女的愛情平添幾許惆悵。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中有一樣迷人的義大利風光,一樣曲折的戀人心境,講述著1983年一個大男孩和一個成年男子的濃濃夏日之戀。
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和艾米·漢默Armie Hammer的搭配就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圖畫,他們之間的情慾拉扯與交融和一首首鋼琴曲、一幕幕優美如詩的景緻相互輝映,激盪出一生無法忘懷的愛戀。結尾,Timothée Chalamet望著壁爐火焰泫然而泣的長鏡頭椎心刺骨,獲得「最佳男主角」題名實至名歸。
飾演Elio父母親的麥可·斯圖巴Michael Stuhlbarg和阿蜜拉·卡薩Amira Casar的表演不容小覷,是最佳的綠葉。母親優雅大方,多聲道語言讓人嘆為觀止。父親對兒子的一席人生感悟箴言逼出我的眼淚,每個為人子女的應該都想擁有這樣善解人意又溫文寬容的父親吧!
如果要說美中不足的部分,那就是美國演員還是無法像歐洲演員那麼放得開,男男戀情營造得很浪漫,但是愛情如風暴襲來時的熾烈感並未如實展現,兩人同床而眠那一夜,鏡頭乍然轉往窗外的樹木~少了一份確認愛情後歡欣若狂的激情,就少了一份水乳交融的刻骨銘心。我絕對能接受雲淡風輕,但這一幕讓兩人如強力磁鐵般的引力瞬間弱化。
【Elio的愛與失落~你是我的眼中之光】
十七歲青年艾里歐Elio(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與父母住在義大利鄉間小鎮,他的教授父親(麥可·斯圖巴Michael Stuhlbarg)每年夏天都會接待一名寫論文的學者到家中作客六週。
對性向似乎已瞭然於心卻仍懵懂的Elio,初見從美國來的學人奧利佛Oliver(艾米·漢默Armie Hammer)時心中有無限悸動。Oliver的開朗、好人緣、從容和自在隨興與內向沉默的Elio是個對比,不管內在或外表,Elio被耀眼的Oliver緊緊吸引。
對Oliver的強烈情愫讓Elio時時刻刻坐立難安,他不斷注意夢中情人動向,注意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揣測他的想法,為他的回應而喜悅而焦慮。
探索情慾的過程既甜蜜又磨人,有曖昧的竊喜也有不被接納的恐懼。
Elio從帶Oliver去銀行開戶以增加聊天相處機會開始,接著彈一首首暗示情意的鋼琴曲(年輕的巴哈獻給兄弟的作品)、把Oliver紅色短褲套在頭上嗅聞、陪伴Oliver去取論文並坦然告白、在「秘密基地」親吻擁抱後Elio還隔著短褲觸摸了Oliver,最後進入歡愛殿堂。
Elio對Oliver的情感從迂迴試探走向大膽坦白,他獲得Oliver的真心回應,共譜出夏日愛情詩篇。
Elio對自己的情慾很坦然,他愛Oliver也喜歡女伴瑪琪雅Marzia(艾斯特·加雷爾Esther Garrel),當然,他愛Oliver多更多、更多,他誠實到無法作假回答Marzia愛的詢問。因為,Elio很早就清楚Oliver是他的「眼中之光」,照亮他的生命他的世界,無人能取代。(「你是我的眼中之光」是小說中Elio遇見Oliver後的感觸)
如同父親所言「心靈和身體是絕無僅有的」,Elio決定要與Oliver攜手前進。隆冬,瑞雪紛飛,Elio卻接到了Oliver即將結婚的電話…
我的初戀我的愛啊!他終將走上與我分歧之路~
【Oliver的感性與理性~三十歲就“破產”】
對應Elio的坦率與赤裸裸表白,Oliver顯得低調,那是因兩人成長背景不同,Oliver又背負著自己和家人的期望吧。
一開始Oliver小心翼翼,怕自己越了界,如此不但無法獲得Elio的情還可能背上汙名,斷了自己的仕途。他做過最直白的試探是在排球場上,用手揉捏Elio的肩膀,可是那時Elio的退縮反應把Oliver的念頭擊退。而刻意親近琪亞拉Chiara是Oliver掩飾情慾的煙幕彈。
直到Elio再三表明,Oliver確認Elio的心之所向後興奮難掩,他擔任帶領Elio探訪愛情美樂地的嚮導,對待Elio柔情無限,感性說著生世永不悔的情話「用你的名字呼喚我,我也會用我的名字呼喚你」。連Elio自慰過的桃子他都要一口咬下,這顆杏桃為兩人做了「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見證。
可是,再怎麼火熱的愛戀走入現實面後還是逐漸冷卻,Oliver回到美國後,他也做了離開Elio的抉擇。他的理性告訴他要看重前途發展事業、要結婚生子,要埋藏那意亂情迷的歡娛。
Oliver與Elio的父親都屬於在三十歲就“破產”的人,他們擔負著太多人的冀望,把當年無法被人接受亦無法公開的性向完全掩埋,終其一生只能在無限追悔中緬懷曾擁有過的青春。(受苦的可不是只有他們,他們的太太應該都能清楚一二,也同時承受巨大痛苦)
【原著與電影劇情差異對照暨補充說明】
2007年出版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由美國作家安德列·艾席蒙André Aciman所創作,小說分成四部,都以艾里歐Elio的第一人稱與視角敘事,一開始如意識流般絮絮叨叨讓人有點無法進入情境,但二十分鐘時後就被Elio的夏日回憶與情真意切給俘虜而不能自拔。他與奧利佛Oliver之間愛意緩緩醞釀的過程讓人著急又充滿期待,當愛的火花終於碰撞燃起熊熊烈火時令人不敢直視啊!
文學、哲學、音樂、藝術、歷史無所不在,帶了魔性的文字揮灑出浩瀚想像力與爆發力,銷魂與憂傷同時盤踞心頭久久難散,讀到第四部已是泣不成聲。小說的故事完整性高,綿延二十年的愛情比電影來得深刻,無怪乎導演已有計畫拍續集。
詹姆士·艾佛利James Ivory寫的劇本以簡馭繁原著裡的長篇喃喃自語,使劇情能更合乎時序也更順暢,讓本片少了曲高和寡的艱澀且能更深入人心(恭喜入圍了「最佳改編劇本獎)。劇情設定對於原著內容的還原度極高,有些對話就直接從小說裡蹦跳出來令人會心一笑。
杏桃的意象無處不在(早熟、臀部、性愛),成了戀情的最佳催化劑。最出色的增編是父親帶著Elio和Oliver去加爾達湖(Lago di Garda)打撈海底銅塑雕像,湖景與意境相互烘托,光彩奪目。之後Elio父親用幻燈片解說相關資料給Oliver聽時,幻燈片中一個個健美的男子雕塑胴體(與片首一幅幅雕像作品相照映),串聯起三個男子心中的秘密。
或許是礙於影片長度,除了上述添加的新元素外,其他劇情都很接近原著的設定,至於兩人分離後的情節就全部大筆一揮刪掉了,實在可惜。
※以下列舉原著與電影劇情差異對照暨補充說明:
1. 1980年代尚保守,Elio對於自己是個雙性戀可能並不自知,他是三年前在羅馬一個街道中受到另一個年輕男子挑逗才真正開啟對同性的愛。遇到Oliver之前他僅跟女孩有親密關係,未曾嘗試男男戀。
2. Oliver戴在胸前的項鍊是猶太人象徵「大衛之星Star of David」,同是猶太後裔的Elio覺得那是兩人的靈魂連結。對文學、音樂的喜好讓他們相互欣賞心靈相通。而Oliver能在眾多申請者裡雀屏中選到義大利是Elio的主意,只能說是冥冥中註定有緣相遇。
3. Elio鄰居有一早慧女孩名叫薇米妮,她與Oliver相識後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之交。薇米妮10歲、Elio 17歲、Oliver 24歲,倆倆相差七歲的巧妙安排也形成一個堅不可摧的精神網絡。薇米妮心思敏銳,她發現Oliver非常喜歡Elio。薇米妮患有白血病,Oliver回美國兩年後她就過世了。
4.小說中比較露骨的情節電影就省略或輕輕帶過,如Elio夢中想像Oliver對他說「如果你敢停下來,還不如先殺了我」,此語溢滿Elio對Oliver身體的無限渴求,電影未演出。關於Elio把Oliver紅色短褲套在頭上一幕,小說中是泳褲,而且後來Elio穿在身上,最後還摟著泳褲遐思。至於那顆愛愛杏桃,小說中Oliver其實吃了Elio自慰後充滿精液的桃子,讓Elio感動到不能自已。
5. Elio與Oliver發生親密關係的隔天,身體的疼痛讓Elio有罪惡感,也對這樣的感情產生疑惑,但在Oliver對 Elio拉下褲子後的主動示好(電影有演出這一幕)與故意穿上Elio泳褲去吃早餐後,Elio的疑慮煙消雲散。
6.電影中極大篇幅的改編是後段。電影裡Oliver為了大學的研究必須要去貝加莫Bergamo三天,在小說中則是去羅馬。
電影裡兩人去山上健行、在城鎮中夜遊。小說中兩人在羅馬參加書店的作者發表會,與詩集《就說是愛吧》作者有深入的對話,一群人後來去喝酒談天,Elio還彈奏鋼琴曲,之後在一座雕像前狂吐。Oliver極盡柔情的照護Elio,並在靈魂聖母教堂古牆邊給了Elio狂暴熱烈的吻。Elio往後到羅馬都會到此思念兩人的愛情。
7.電影結束在Elio接了Oliver即將結婚的電話,原著還有後續,唉,看了還更加傷心。
同一年的聖誕節,Oliver回到義大利和Elio家人過節,但那時他已宣布即將要和女友結婚消息,並且與Elio保持身體的距離。大約11年後,Oliver又到Elio家拜訪,但那時Elio在美國,兩人通了電話。
15年後,Elio決定去Oliver授課的學校找他,Oliver見到Elio滿心歡喜,邀約Elio到他家裡認識他的家人,但是Elio做不到,因為「事情一直沒有過去」,不論在Oliver之後 Elio有過多少愛人多少床伴,Elio仍然深愛著Oliver。
主動去找Oliver的Elio心中其實期盼他已恢復單身或獨居,兩人可再續情緣,但事與願違。不過,看Oliver對同事介紹Elio時的如數家珍,連最細微的消息都清楚,可知Oliver也一直把Elio放在內心深處呵護著、愛著。
15年前,Oliver離開義大利之前曾拿了Elio一張「莫內崖徑」明信片當作紀念,現在,Oliver又把這張明信片轉送給Elio。Oliver在明信片背面提了字「Cor cordium真心」。
Elio感懷,在多年前的床上「Oliver成為我、我成為他」之後,Oliver將永遠是我的兄弟、朋友、父親、兒子、丈夫,是我的戀人和我自己。
8. 二十年後的夏天,Oliver要去羅馬的途中特來Elio家拜訪。Elio看到Oliver時竟仍像二十年前般的手足無措,往事如昨,一花、一草、一樹、泳池、陽台、窗戶…都勾起甜蜜回憶。Elio 多麼希望明天Oliver離開此地時能轉身看著他,並「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伍迪艾倫藉《安妮霍爾Annie Hall》一劇清楚的表明「人生可以分成兩種,可怕的和不幸的。I feel that life is divided into the horrible and the miserable.」身體患絕症或病痛殘障還須努力活下來屬於「可怕的人生」,其餘的都是「不幸的人生」,但大家要感謝自己屬於「不幸的人生」,因為只是悲慘而已。
從來沒有遇到真正愛的人與遇到真正愛的人卻無法在一起,哪一種才是痛徹心腑的遺憾?對於Elio和Oliver的故事來說雖已不言自明,然而,Elio和Oliver卻也擁有旁人追尋一輩子都不可及的幸福,因為「我們已經找到星星,你和我,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恩賜」。(此句作者題於小說扉頁)
每一段生活的經歷都是建構出現在人生樣貌的拼圖,Elio無法和Oliver長相廝守,但能以對方名字呼喚自己,那一刻的美是永恆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