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年)過世至今滿百年,生平創作了十幾部歌劇,而第3部《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取得空前成功,順勢帶來更多世人耳熟能詳的成熟歌劇作品如《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 》、《托斯卡Tosca》、《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和《杜蘭朵公主Turandot》,《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的問世與影響力可見一斑。
本劇由衛武營與斯洛維尼亞國家劇院、阿根廷哥倫布劇院聯合製作,請來義大利歌劇導演皮耶·弗朗切斯科·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執導,以及指揮家簡文彬攜手長榮交響樂團、微行星聲樂藝術工房,呈現歌劇大師普契尼Puccini成名鉅作。
《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由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於1889-1892年間創作,改編自法國作家阿貝·普雷沃斯特Abbé Prévost 1731小說《德·格里厄騎士與瑪儂·雷斯考Chevalier des Grieux, et de Manon Lescaut》,再經路易吉·伊里卡Luigi Illica、馬可·普拉加Marco Praga和多梅尼科·奧利瓦Domenico Oliva等人編寫成劇本,於1893年在義大利杜林皇家劇院Teatro Regio首演。
此次衛武營的《瑪儂·雷斯考》歌劇分別有兩組卡司展演,個人觀看的是由耿立、安格羅斯·薩瑪齊斯Angelos Samartzis主演的一組(9/5週四晚上)。
導聆時導演表示他製作過《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17次,此次呈現的版本是為他最喜愛,既能忠於原著中的設定,亦能展現傳統歌劇精髓。觀賞後,很能認同導演的執導手法,整齣戲劇歡樂、喧鬧、幽默、情感澎湃。
此外,舞台設計華美詩意兼容,18世紀法國風情展露無遺,布景精巧有電影感,巧妙運用鏡牆製造特殊投影;洛可可風格服飾富麗美艷精雕細琢,聽覺與視覺的三重饗宴享受。
簡文彬指揮、長榮交響樂團演奏的配樂,與舞台上的演出配合得天衣無縫,常有音響播放音樂錯覺,有時,交響樂團配樂、間奏曲竟比歌劇演唱者的詠嘆調宣敘調還動聽,而簡文彬指揮時舞動的雙手也很吸睛呢~而此次主角配角的演唱水準齊整,優美歌聲繞寮三日不墜。
觀賞過幾齣歌劇,就劇本而言,其實多有灑狗血、無腦甚至荒謬的橋段,然而因歌劇演員們的精采詮釋與唱功,仍能令人陶醉於歌聲樂曲裡隨其歡喜悲傷。
《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即是如此,男女主角德·格里厄Des Grieux和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狂熱初戀、冷淡變心、溫馨重逢的劇情也算八股套路,而耿立、希臘男高音安格羅斯·薩瑪齊斯的精湛表現突破了不甚吸引人的故事,再加上無懈可擊的配樂、舞台設計布景、配角演技,旗艦歌劇實至名歸。
耿立與安格羅斯·薩瑪齊斯Angelos Samartzis擔綱主角,聲音宏亮悅耳演唱技巧優異,道盡人性七情六慾悲歡離合。尤以第四幕,僅餘兩人二重唱歌聲迴盪,情深意濃訴說彼此的愛,如泣如訴肝腸寸斷,最終瑪儂芳魂已杳,亦令聽眾掬一把同情淚。
非路人甲乙丙功能的眾多配角是本劇另一亮點,他們臉部表情肢體語言生動自然,多幕於男女主角對唱時,配角隨之合唱以烘托跌宕起伏劇情,更會於關鍵時刻全部定格,或站或坐或跪依然透出一股生命力。
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歌劇名稱多以女主角為名,女性的情感、思維與生活體驗是其描述核心。看著瑪儂Manon的情感蛻變與成長,時有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於1874年創作的《卡門Carmen 》既視感,瑪儂Manon也一樣具有卡門的純粹與不羈靈魂,以及難以避免的悲劇結果。
《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是四幕歌劇,因《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創作在前,主導動機旋律聽來會與後來創作的歌劇如《波希米亞人》、《蝴蝶夫人》有似曾相識之感。
第一幕德·格里厄對瑪儂一見鍾情展開熱烈追求,讓瑪儂背棄父親要她去修道院當修女指令與德·格里厄私奔。兩人再次會面決定到巴黎的二重唱詠嘆調,迸發粉紅色泡泡,追求心嚮往之的愛情與生活。
第一幕愛情萌生美則美矣,但戀情展現過於迅速,少了曖昧的苦與甜。第二幕兩人已到達巴黎,特別的是開場時瑪儂就已經移情別戀富豪,相愛容易相處難,省掉和德·格里厄成為怨偶的過程,留白的技法出色。
相較之下,個人最鍾情第二幕,前後段落瑪儂情感的對比與呼應實是張力十分。瑪儂擁有了優渥物質享樂,反而對生活感到百無聊賴、對身障富翁極不耐煩,因此她與德·格里厄再次重逢可謂內心震天憾地,情意濃烈凝鍊,甜蜜的痛苦在在令人低迴不已,再相逢二重唱詠嘆調爆發力十足,讓人驚豔(心目中No.1)。
第三幕,被富豪狀告偷情的瑪儂被判刑,要被流放到美洲大陸,德·格里厄求情執法官,甘願跟隨瑪儂下放到荒瘠大地,德·格里厄不離不棄其情可鑑。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幕裡一群將被流放的女人需要一一上前畫押,每個出場的女演配角姿態萬千,桀敖不馴、懼怕、輕佻、惆悵…各具迷人風情,未曾見識過歌劇配角有這麼豐饒演技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幕時間較長、出場人數多,之後人數越來越少,第四幕僅剩兩人。第四幕開場以文字快速交代瑪儂與德·格里厄多舛際遇,德·格里厄與瑪儂的悲愴二重唱蕩氣迴腸,最終病弱的瑪儂在德·格里厄懷裡香消玉殞。
聆賞一齣超出預期的優質歌劇,為秋意漸濃夜晚帶來難忘美好時光。
【演出暨製作團隊】
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斯洛維尼亞國家劇院、阿根廷哥倫布劇院共同製作
指揮/簡文彬
導演/皮耶·弗朗切斯科·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
助理導演/蒂姆·里比奇
舞台設計/尼古拉斯·博尼
服裝設計/盧卡·達拉爾皮、蘇珊娜·倫吉歐
燈光設計/皮耶·弗朗切斯科·馬埃斯特里尼、尼古拉斯.博尼、薩修·貝卡菲戈
技術指導/尤爵·舒德爾
(建議主辦單位應列出外國人員姓名原文)
瑪儂·雷斯考/耿立
騎士德·格里厄/安格羅斯·薩瑪齊斯Angelos Samartzis
雷斯考/陳翰威
傑隆特、船長/朴泰桓
艾德蒙多、舞蹈教師、點燈人/林健吉
旅館主人、士官/曾文奕
音樂家/王郁馨
(建議主辦單位應分列兩場卡司的官方相片)
樂團/長榮交響樂團
合唱團/微行星聲樂藝術工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