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jpg     

 

獲得永遠不變的青春美貌是一項禮物或是一項詛咒?

 

閱讀《格雷的畫像》算是一個頗特別的經驗,它是一本小說,又像一首首美麗的詩,也像浪漫的散文,更像一本精彩的舞台劇本,這樣的內文讓我非常著迷。故事的架構雖然簡單,描述的方式卻繁複如星,又蘊含眾多哲理與議題,想書寫心得時還千頭萬緒不知如何下筆呢!

 

大家應該都聽過或看過《快樂王子》這個童話故事,它的作者是同時含括詩人、散文家、劇作家、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等多重身分的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900年)。王爾德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自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畢業後,獲得獎學金,於1874年進入英國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學習。之後移居倫敦的王爾德寫了幾齣頗受歡迎的戲劇作品,並於1890年完成他一生中最受爭議的唯一長篇小說《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格雷的畫像》一書熱情描寫格雷的美貌,畫家巴瑟‧霍華與亨利‧瓦頓勛爵初見格雷時的崇拜與愛慕在字裡行間表露無遺,三人之間對男性美的視角也有深刻描述,此書刊載於雜誌時便引起軒然大波。對此,王爾德回應:「每個人都會從格雷身上看到自己的罪惡。格雷有何罪惡,沒有人知道。發現罪惡的人就是帶來罪惡的人。」而,其實,王爾德在抨擊言論出現時,的確刪修了某些較明顯的同性戀言詞才於1891年出版書籍的。

 

011.jpg  

 

◎畫家巴瑟‧霍華參加上流社會家庭的宴會時遇見杜利安‧格雷,第一眼就被其強烈吸引,後來格雷成了他的畫作模特兒。巴瑟的朋友亨利‧瓦頓勛爵初見格雷的畫像以「象牙和玫瑰花瓣做成的美少年…神話裡的美男子」形容,兩人透過巴瑟介紹而認識。亨利對格雷擁有的美貌大加讚揚之際,也預告美貌消逝時的可怕,這些對人生人性充滿辨思的新穎論點啟發了格雷的思考,當他看著自己的畫像時許下心願:「就讓我永遠年輕,讓畫像變老。我願意為此付出靈魂。」

 

格雷因一次偶然的機會進入一家小戲院,看著在舞台上充滿生命力的演員西碧‧梵恩,漸漸愛上純真美麗的她,並與之訂下婚約。然而,卻在格雷邀約巴瑟與亨利一同觀賞西碧演出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那一晚,西碧的表演卻荒腔走板原因是她獲得格雷的愛後,終於發現舞台上的其他演員與自己是多麼虛假,她興起對戲劇的厭惡之情轉身擁抱真正的愛情。但格雷無法接受在舞台上毫無影響力與失色的西碧,漠然拂袖而去。返家後,格雷竟發現自己的畫像表情有了變化,嘴邊多了一抹殘酷。

 

滿懷美好愛情憧憬卻一夕崩毀的西碧自殺了,讓已經後悔莽撞行事想彌補的格雷墜入痛苦的萬丈深淵,但這種痛心時刻就在與亨利的對話中一點一滴消逝。格雷從此事件中發現他許下「永遠年輕,讓畫像變老」的心願竟已成真,自此爾後,他將擁有青春與不可告人的秘密,而畫像將為他承受衰老與恥辱。格雷與畫裡的人像糾葛十八年,得到不老的年輕容貌卻失去自己靈魂的格雷,最後走向難以挽回的悲劇。

 

 010.jpg  

 

◎在牛津大學的學院學習時,王爾德受到當時藝術評論家沃爾特‧佩特Walter Pater、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等人的審美觀念影響,成為唯美主義先鋒。這種思維不但於他本身做到身體力行(流蘇邊的天鵝絨外套、束膝短褲、長筒黑絲襪、飄垂大領巾、外套上襟插上一朵染綠的花朵、手拿鑲有寶石的手杖。他的服飾裝扮在當時被認為奇裝異服),更反映於《格雷的畫像》小說中。

 

書中文詞華麗絢爛繽紛、觀點新穎不落俗套;身處維多利亞時代晚期的王爾德,除了描寫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生活(對於畫作藝術、香水、音樂、珠寶、刺繡等美麗事物有具體描繪),也以幽默嘲諷論調批判當時上流社會的虛偽矯飾。而書中最重要的主題則是藉由格雷擁有的畫像秘密所賦予他的邪惡力量、逐漸無法負荷的壓力與他日漸墮落的靈魂與生活,刻畫出人性的本質、扭曲與沉淪,格雷彷彿化身與魔鬼梅菲斯特做交易出賣靈魂的浮士德。

 

擅長書寫戲劇作品的王爾德,寫的這本《格雷的畫像》小說仍充滿濃濃的戲劇味道,內容充滿轉折、驚奇等戲劇張力元素。許多文句的行文敘述方式像詩,更像在舞台上說的台詞,如:「這世上只有一件事比受到議論更慘,那就是不受議論」、「妳殺了我的愛」、「那朵花花紋斑斕,跟七大罪惡同樣叫人印象深刻」、「她們公開炫耀自己的婚姻幸福無比,彷彿這是最光榮的罪行似的」,讀來饒富韻味、趣味橫生。

 

書中主要角色是畫家巴瑟、格雷、亨利勛爵,很明顯的,王爾德將自己的特質與思想融入於此三個角色之中。書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人物是亨利‧瓦頓勛爵。他啟發了格雷對生命的感知能力,也帶領格雷參與享樂人生。他的精湛哲學思維、他對婚姻、愛情的先進豁達觀念、他對科學定律的見解、他幽默的論調都使人能再三咀嚼,但相對的,也要對他的獨特思想具有反思能力,別照單全收才行。就如他說「過去之所以迷人只因為成為過去」、「我喜歡簡單的樂趣,這是複雜的人最後的避風港」,簡單幾句就勾勒出一道人生哲理

 

而對於女人,對於愛情與婚姻,亨利的看法是:「女人從來不知何時落幕,她們總想追加一幕,即使這齣戲已無趣味可言。」、「其實根本不要娶妻。男人結婚是因為疲倦,女人是因為好奇;結果雙方都失望。」、「婚姻最迷人之處便在於夫妻都不得不彼此欺瞞…總是以極其嚴肅的表情向對方撒一些極其荒謬的謊。」我常常被他的言辭逗得很樂,也常常停下來思索。對比於亨利的逸樂人生觀,畫家巴瑟則是一位務實於藝術領域並真誠對待格雷的朋友。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現實生活中已經結婚生了兩個兒子的王爾德,寫完《格雷的畫像》不久後真的與一位道格拉斯勛爵相戀,此舉不容於當時社會,他因此事訴訟纏身而於1895年付出兩年牢獄生涯代價,出獄後流亡法國。坐牢對他產生不良影響,他的創作力無法再如從前,身體健康狀況亦不佳,後於西元1900年四十六歲逝世。王爾德的真實人生呼應了小說中的悲傷結局。

 

誠如王爾德於《格雷的畫像》序文所言:「藝術家是創造美麗事物的人」、「書無所謂道德或不道德。書只有寫得好,或寫得不好。如此而已。」這本一百多年前出版的小說,現今讀來雖文謅謅摻點矯情又有許多情緒激進的誇大對話,但它同時具有神秘、魔幻般的色彩與令人充滿省思的哲語,更遑論那使人魅惑像詩像夢的精闢文句。對這個時代而言,仍是一本極富個人特色的寓言小說。

 

PS.

1.我閱讀的《格雷的畫像》是商務印書館出版,顏湘如翻譯的版本。

 

2.王爾德描寫上流社會的著名幽默劇作包含

《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年)

《無足輕重的女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1892年)

《不可兒戲》(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1895年。

《理想的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年)

 

3.唯美主義Aestheticism主張藝術哲學應獨立於所有哲學之外,藝術只能以藝術自身的標準來評判。發生於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大致從1868年延續至1901年。

 

4. 2009年上映的英國電影《不死魔咒Dorian Gray》即改編於《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亨利勛爵由柯林‧佛斯飾演。

 

 

 

 

arrow
arrow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