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7.jpg  

 

許多小說原著套書改編的系列電影中,為何每拍新的一部曲幾乎就要換一個新導演?為何已經有了原著作者卻還需要編劇?看了第一部曲《分歧者》電影與第二部曲《叛亂者》原著,再看了《叛亂者》電影後,就能完全了解囉!《叛亂者》影片的導演與編劇群將原著改編並拍攝得真不錯啊。預告片也製作得很流暢

 

 38.jpg  

 

電影《叛亂者》由美國小說家作家薇諾妮卡‧羅斯Veronica Roth所著三部曲的第二部曲《叛亂者Insurgent》改編。

 

延續第一部分歧者 末段,電影從碧翠絲Beatrice(雪琳伍德利 Shailene Woodley)與四號托比亞Tobias(席歐詹姆斯 Theo James)及一些無畏派的成員逃亡開始,他們先被友好派收留,不久就被博學派領導人珍寧Jeanine凱特溫絲蕾 Kate Winslet 的手下發現而逃跑;之後他們奔逃到無派別的大本營,托比亞在這裡見到已成無派別領導人的母親伊芙琳Evelyn娜歐蜜華茲 Naomi Watts;為了找到無畏派的其他成員,碧翠絲與托比亞再到直言派大樓,卻又在這裡受到博學派的攻擊,後又輾轉回到無派別處。

 

因碧翠絲的百分之百分歧者身分被珍寧下令通緝,受不了有人因她而生命受到威脅,碧翠絲自行一人到達博學派大樓,被珍寧當作「模擬實境」的實驗對象,只要碧翠絲能在模擬實境中破解五派的情境測驗,就能打開一個神祕的盒子,盒子裡有這個廢墟國度創立者的訊息,珍寧想藉此掌控國家大權與未來。

 

以上是第二部小說的主要脈絡,電影劇情也架構在此主軸上並做了聰明的適度編修。由於第一部曲中友好派、無派別與直言派未曾出現過,因此藉由碧翠絲與托比亞到達此三個派別基地,讓六派的成員與特質能做一完整的呈現。(無派別是有別於五派之外自立門戶的第六派)

 

然後,你會發現,因為人的個性本來就具多樣化,有些性格較外顯,有些則會隱藏,隸屬於多個派別特色的分歧者反而比較合乎人性吧!至於不屬於任何派別的「無派別」,他們就是一群受不了任何規範崇尚自由的人,其實也頗符合自我主張較強的現代人特性。

 

這套小說在宣傳上用了極聳動的文字來彰顯它的暢銷,但我看了兩本,閱讀時卻常常心緒都被拋到故事外,真是很難融入的作品。沒看原文,也不知是不是翻譯的關係,反正閱讀時覺得很卡,很多情節也不太連貫,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出現又消失。但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小說本身主軸的設定吧。

 

其一,之前在第一部曲就評論過,以十六歲的年齡選擇終身的派別是很草率的,難怪會衍生出無派別者與分歧者。除此之外,不可思議的是,這群二十歲以下的分歧者或無畏派成員所有的抗爭活動都是自己思考自己行動,完全沒有所謂的精神導師或年長的領導人帶領,碧翠絲的父母早已身亡,托比亞與暴烈冷淡的父親馬庫斯長期對立,母親伊芙琳則在他成長期間長期缺席。一個人的思想會依照年紀的成長而萌芽而成熟,但總需有人帶領與教導,這些青少年的生活歷練真能豐富到足以洞悉博學派克己派領導人的心思了嗎?

 

其二,五個派別之間沒有什麼聯繫與互動,書中對於無畏派、克己派、博學派敘述稍多一些(卻也不完整);對於友好派、直言派則似有若無。五派之間的成員都用刻板的印象看待對方。

 

其三,這個建立在芝加哥的國家,遙望遠方,一直都會看到一座矗立的高聳大牆,大牆護衛著這個國度。但,兩百多年來,未曾有任何領導者或任何一個派別的人民想穿越這道牆去一探牆外世界嗎?這是太安逸還是太無感?

 

這部原著不夠吸引人還有一個原因,書中對話稍多,少了描述與烘托情境的文句,舉凡周邊景象、五派建築物內部的敘述都頗缺乏,閱讀時根本沒有想像空間,也因行文太平鋪敘顯得不夠優美雋永。男女主角的性格與互動太彆扭、章節與章節之間少了引人入勝的爆點,也少了閱讀動力。以碧翠絲為第一人稱敘寫也太主觀,若有些章節能由托比亞為主要視角來敘事,或許內容會更精采。

 

幸好,編劇群(艾基瓦高茲曼 Akiva Goldsman、布萊恩杜菲爾德 Brian Duffield 、馬克邦貝克 Mark Bomback)去蕪存菁,一些不合理、瑣碎的支線全部大刀闊斧刪去(托比亞對父親馬庫斯的超級怨念、碧翠絲與托比亞一下相親相愛一下又誤會吵架的惱人情結、原著後段纏纏繞繞讓人頭暈的枝枝節節)而另外加入新意(博學派兩次追緝活動的聲勢迅速浩大、末段碧翠絲所做的五派模擬測試)也將某些段落做了巧妙的搬移,並適時加入了敵對成員對抗的勁爆點,讓故事更流暢也更有內涵,這些不得了的編劇炒了一盤色香味兼優的佳餚。

 

 39.jpg  

 

導演羅伯史溫基 Robert Schwentke將許多場景都營造得很具體出色,視覺效果更震撼,彌補原著裡的蒼白。友好派、直言派的基地與博學派的實驗室一出現就讓人驚嘆,導演並很巧妙的避開第一部曲裡乏善可陳的克己派與無畏派基地。此集裡也加入了多場近身搏擊與動作戲,樹林裡的追逐、跳鐵軌跳火車、多派成員間的互鬥、博學派成員在夜晚從高空而降的攻克戰皆爆發力十足!多個場景中鏡頭從俯角、仰角流暢更換再配合速度的快慢轉移,真有一氣呵成的美感!最神奇的是碧翠絲接受珍寧做的五派模擬實境測試,完全顛覆原著裡的平緩,加入了刺激、懸疑、緊張氛圍,還有最後碧翠絲在友好派實境測試裡戰勝心魔所帶給我的深深感動。

 

40.jpg   

 

這一集裡除了原有的男女主角外,另增加了許多角色,也用了許多臨演,讓整個故事的張力更強、氣勢更宏偉。  

 

雪琳伍德利飾演碧翠絲,剪短髮後的她比第一部曲中稍顯清瘦些,搏擊的身手矯捷,因長得夠高攻擊起來更顯殺氣,更有一股銳不可擋的英氣;但她那眨呀眨的超長睫毛常讓我閃神,而且聲音也太沙啞了些。席歐詹姆斯飾演托比亞,一樣的勇敢、一樣的愛護碧翠絲,搏擊動作帥氣,還另多了領導者的氣息。凱特溫絲蕾在這一集裡戲份頗多,她把那種欲掌控五派的企圖心展演在肢體動作與表情上,當她以為碧翠絲死在實驗中時,臉上那種焦慮、不敢置信與椎心刺骨的失落,實在出神入化。

 

飾演托比亞母親伊芙琳的娜歐蜜華茲與飾演多麗的Maggie Q,兩人沒有太大的發揮,我只記得她們濃妝豔抹;飾演碧翠絲哥哥迦納Caleb的安塞爾埃爾葛特 Ansel Elgort可能也因戲份關係,完全沒有在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 的神采。倒是以無畏派領導身分投靠到博學派的艾瑞克Eric由傑寇特尼 Jai Courtney飾演,他的超有型裝扮、惡行惡狀與強大的攻擊力很有看頭,讓善惡的拉鋸力增強;而「進擊的鼓手」麥爾斯泰勒 Miles Teller 飾演性格變動無常的無畏派成員彼得Peter,原本一直處於被碧翠絲海K的弱勢,末段卻成了一個很關鍵性的重要人物,這段翻轉的戲碼讓他演來非常有亮點!(只不過,他的髮型實在很糟啦)

 

 41.jpg  

 

很多人將此套小說與《飢餓遊戲》做比較,強調他們之間的同質性高,仔細爬梳後,在政治議題與男女情愛關係上確有幾分相似喔:戰後的芝加哥國度vs.戰後的施惠國、六個派別vs. 十二個行政區、博學派領導人珍寧vs.都城總統史諾(代表獨裁)、模擬情境測驗與幻境vs.虛擬競技場上的飢餓遊戲、碧翠絲vs.凱妮絲、托比亞vs.比德另外還有圍繞在男女主角旁邊幫忙抗爭革命的夥伴。

 

此外,大牆的設定與移動迷宮中的高聳石牆類似;牆外的創立者也與《移動迷宮》中的創造者用意相近,都在做實驗(但我覺得《移動迷宮》寫得比較好);「從牆裡到牆外」的概念則又與記憶傳承人中「逃離同化社區」雷同。天哪!這些「反烏托邦」的科幻奇幻小說彼此關聯性好強啊,最後,他們還全都在一個幽閉空間或單一國度中找尋契機建立新生活。

 

碧翠絲終於通過五派的模擬實境測驗,打開了神祕的盒子,出現了一段錄影。一個自稱為創立者的女人宣稱這個國度裡的所有一切都是實驗,是為了找尋能延續人類命脈的分歧者,現在,大家看到這個訊息,代表走出高牆外的時刻到來。

 

「打開神祕盒子」其實有一個弔詭卻重要的關鍵。如果,分歧者不是珍寧眼中的問題者摧毀者,而是帶領這個國度邁向重生與進化的解救者,那麼,是否也要感謝權力欲望薰心的珍寧呢?假如這個擁有五個派別的國度,各派之間和好相處、各司其職,更不會互相侵犯的話,如何發現分歧者?如何走出那道高牆?珍寧是邪惡的存在,卻是牽引另一道光明的必要之惡。

 

有趣的一點是,整齣戲裡扮演主導推手的都是女性。博學派領導人珍寧、碧翠絲、無派別領導人伊芙琳,甚至最後盒子裡出現影像的宣導者也是女人,真是不折不扣的「女人當家」啊。我原本想用這四字當標題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ilee 的頭像
    Emilee

    ☆★舞影·艾蜜李~~Emilee's movieland

    Em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