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一生中若能找到可以傾注熱情的生活目標或志趣,那一定是上天給這個人的禮物。
1996年春天,多國登山隊齊聚於喜馬拉雅山山脈的聖母峰,磨拳擦掌準備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頂端。紐西蘭「冒險顧問遠征隊」領隊羅勃‧霍爾Rob Hall(傑森‧克拉克 Jason Clarke)帶領客戶強‧克拉庫爾Jon Krakauer(麥可‧凱利 Michael Kelly)、道格‧韓森Doug Hansen(約翰‧霍克斯 John Hawkes)、貝克‧威瑟斯Beck Weathers(喬許‧布洛林 Josh Brolin )等人進行一系列的攀登訓練。之後於5月10日凌晨與美國「山痴遠征隊」領隊史考特‧費雪Scott Fischer(傑克‧葛倫霍 Jake Gyllenhaal)和其客戶一同進行攻頂活動。
因攻頂的強烈渴望、裝備不齊全與輕忽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多名登頂後的登山客在下山走回營地休息區前遇到超級暴風雪而罹難,其中包含霍爾與費雪這兩名優秀的領隊,成為眾人心中永遠的傷痛。
影片開場不久便快速的進入攀登聖母峰主題,再輔以領隊羅勃、客戶貝克二人與家人的心靈交流為支線,推演出劇情的中心架構,簡潔流暢。那些在書中敘寫的基地營、一到四號營、洛子山壁、南坳等處在銀幕中出現時竟倍感親切;冰河、冰隙、冰瀑等壯闊景觀牢牢吸引了視線;而領隊與嚮導帶領隊員進行攀爬等訓練時使用的冰斧、冰爪也令人大開眼界。當聖母峰全貌映入眼簾,巍峨壯麗的山稜線上覆蓋靄靄白雪,美得讓人目眩神迷。
離峰頂只有一、二百公尺時,那近在咫尺的聖母峰頂仍高傲的睥睨著登山者,缺氧又疲累不堪的登山客雖堅持著信念舉步維艱欲邁向世界頂端,然而,有些登山客也只能在此放棄而折返。所以,當霍爾的客戶日本女子難波康子Yasuko Namba(森尚子 飾演)站在聖母峰頂(至此,她征服了世界七大高峰)、當霍爾陪伴道格艱難的走向世界之頂(道格失敗一次後終於達成使命),他倆皆留下激動欣喜的淚水,我也跟著拭淚。
可是,誠如作者Jon所言,登上峰頂也只是完成一半的行程,攻頂不容易,下山更難,要在天黑前進入營地休息以恢復元氣是重要守則。這群剛攻頂歡喜下山的登山客,隨即碰上暴風雪,失去方向感失去體溫失去動力,其中有幾人則失去了生命。
會發生這麼嚴重的山難,除了暴風雪所致,另有其它原因:其一,1996年,尼泊爾放寬聖母峰登山人數的限制,於是湧進20支登山隊伍,幾乎將攀頂路線擠爆,造成堵塞與延遲;其二,霍爾連續四年帶領客戶成功攀登聖母峰都在5月10日,那是他的幸運日,所以輕忽了氣象預報與詭譎多變的氣候;其三,有些登山隊的隊員連基本的裝備都不會使用拖累旁人、負責架繩的隊伍行事草率;其四,攀頂活動抹上商業色彩後便成了另一種商業競爭,為了爭取客戶,領隊有時便蒙蔽內心的真實聲音捨命全力以赴。
對於霍爾而言的第五個原因,是不忍拒絕客戶兼朋友道格‧韓森的期盼與要求,只能盡全力陪伴其爬上頂峰達成其願,他未遵守下午兩點一定要下山的鐵則,更未離棄幾乎沒了生命跡象的道格,這也是霍爾有別於勢利商業人的高貴情操。
本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強‧克拉庫爾Jon Krakauer的著作《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原著論及的人物與事件除了含括1996年的登山隊事蹟外,還溯及以往眾多登山史事,是一部版圖廣闊的登山報導文學。
要將這般具繁茂枝葉的內文拍攝成電影,梳理刪修的功夫可不能少,威廉‧尼科遜 William Nicholson、賽門‧鮑弗伊 Simon Beaufoy等編劇群化繁為簡,將故事主軸focus於作者Jon參加的「紐西蘭冒險顧問遠征隊」其領隊、嚮導、雪巴人與登山隊員攀登聖母峰的歷程,佐以各國登山隊成員之間的交集和互動,再擴展至山難發生前的艱辛攻頂、暴風雪侵襲帶來的厄運以及發生災難後登山隊員和罹難者家屬悲痛難抑的心境。這樣的編寫除了忠於原著,也掌握了故事的主要精神與脈絡。
原以為這齣影片會花許多篇幅拍攝攀登頂峰的辛苦過程,山難則會成為末段高潮;結果登山歷程與暴風雪山難的劇情各佔一半,並細膩營造了領隊霍爾與妻子珍Jan(綺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之間的生死對話,使之成為催淚的高潮點。
冰島導演巴塔薩‧科馬庫 Baltasar Kormakur將這個攀登聖母峰頂端的冒險犯難故事拍得極有神韻,既包含攻頂的艱苦挫折、暴風雪的肆虐、山難的悲戚;描述了登山領隊、嚮導、營地經理、醫生之間的互信互助;也展演了領隊與嚮導客戶之間的濃郁情感以及登山客與家人微妙的依存心理與親情。還稍稍探討了登山的商業行為與登山客是否應具有自行登山技能等議題。比較可惜的是,沒有特別經營攻頂的得力助手雪巴人這條支線,也刪減了某些領隊與登山客自私自利惡行惡狀的情節(應該是不想引起爭議吧)。
攝影師薩爾瓦多‧托爾納Salvatore Totino拍攝出聖母峰的高貴美麗與致命絕情:陽光燦燦之下的聖母峰美得神魂蕩漾、隨著登山家攀登時俯瞰或仰望的特寫鏡頭,則讓人深切感受攀登聖母峰時時存在的急迫危險。在險境中求生與征服峰頂的欲望於登山者的神情中、於一幅幅廣袤山景中流瀉,令人動容。
配樂由義大利作曲家達利歐‧馬里安利Dario Marianelli擔任,他作曲的《傲慢與偏見 》、《贖罪 》與《安娜卡列尼娜》等片旋律悠揚讓人印象深刻(《贖罪》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本片配樂融入了地方民俗音樂,也有別於前列三部影片的曲風。聖母峰的靜謐莊嚴、暴風雪來臨的鬼魅磅礡、登山客奄奄一息臥躺於雪地中的悲傷悠遠,音樂元素豐饒多元,傳遞了聖母峰與登山客之間死生契闊的不悔之約。
《聖母峰》一片大牌雲集,演員們也稱職的表現出一流水準。飾演羅勃的傑森‧克拉克將真心關懷客戶與團隊夥伴的登山領隊演得入木三分,等待救援不成而凍僵在雪地上的孤單身影讓人唏噓;山姆‧沃辛頓 Sam Worthington飾演羅勃的好友蓋伊‧柯特Guy Cotter,戲份雖不多,表現卻比以往沉穩亮眼;喬許‧布洛林將自信卻又恐懼的矛盾性格及起死回生的驚人毅力(還摻點靈異)展演適宜;至於傑克‧葛倫霍,則表現出費雪豁達不羈的領隊性格,但其出場的戲有些跳躍難以銜接,角色形塑稍缺乏完整度。
此外,綺拉‧奈特莉、艾蜜莉‧華特森 Emily Watson與羅蘋‧萊特 Robin Wright等三位女演員也將女性的擔當與堅毅做了極佳詮釋,綺拉‧奈特莉更演活了懷孕婦女的焦慮心情、吞嚥悲傷鼓勵先生返回營地的堅強。
當有人評論為何要冒這種甚且會危害生命的風險(高山症、腸胃炎、頭痛、凍傷、感冒、肺水腫、腦水腫、失溫缺氧),就是要去完成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時,其實是低估了登山客心中所燃燒的熱情,一輩子就想攻頂到世界最高峰,呼吸一回那稀薄冷冽的空氣,看一回皚皚積雪建構的高山國度,聽一回徹骨狂風呼嘯的高音…那是一種沒有達成就無法停止下來的熱切想望,一種純粹又迷人的夢想,縱使雪葬於白茫茫高地也無怨無悔。登頂的價值與意義為何,沉浸其中的人才能得知箇中滋味吧!
註. 1996年的這場山難奪走12條生命;2014年雪崩,16名雪巴喪生;2015年又大地震雪崩,有22名登山客和雪巴嚮導魂歸離恨天。這是排行前三名的重大災難。
留言列表